传统村落景观的原真性保护与活化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缘起 | 第11-12页 |
1.1.1 传统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 第11页 |
1.1.2 传统村落面临着原真性缺失的危机 | 第11页 |
1.1.3 传统村落原真性保护的契机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1.3.3 小结 | 第22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4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5-27页 |
1.5.1 创新点 | 第25-26页 |
1.5.2 难点 | 第26-27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7-34页 |
2.1 基本概念阐述 | 第27-31页 |
2.1.1 传统村落景观 | 第27-28页 |
2.1.2 原真性 | 第28-30页 |
2.1.3 活化发展 | 第30-3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2.2.1 遗产保护理论 | 第31-32页 |
2.2.2 有机更新理论 | 第32页 |
2.2.3 社区参与理论 | 第32-33页 |
2.2.4 景观意象理论 | 第33-34页 |
3 传统村落景观原真性信息源分析 | 第34-45页 |
3.1 原真性信息构架 | 第34页 |
3.2 信息源之一:生态环境 | 第34-38页 |
3.2.1 山水格局 | 第35-37页 |
3.2.2 田野景观 | 第37页 |
3.2.3 自然植被 | 第37-38页 |
3.3 信息源之二:物态环境 | 第38-41页 |
3.3.1 空间布局 | 第38-39页 |
3.3.2 街巷空间 | 第39页 |
3.3.3 建筑景观 | 第39-41页 |
3.3.4 文化遗存 | 第41页 |
3.4 信息源之三:情态景观 | 第41-45页 |
3.4.1 生活习俗 | 第42页 |
3.4.2 农事活动 | 第42页 |
3.4.4 民间文艺 | 第42-43页 |
3.4.5 传统工艺 | 第43-44页 |
3.4.6 民间信仰 | 第44-45页 |
4 传统村落景观原真性保护体系分析 | 第45-56页 |
4.1 传统村落景观的原真性保护原则 | 第46-47页 |
4.1.1 准确性原则 | 第46页 |
4.1.2 整体性原则 | 第46页 |
4.1.3 可行性原则 | 第46-47页 |
4.2 空间信息的整体性保护 | 第47-49页 |
4.2.1 山水格局保护 | 第47-48页 |
4.2.2 田野景观保护 | 第48页 |
4.2.3 自然植被保护 | 第48-49页 |
4.3 时间信息的多样性延续 | 第49-53页 |
4.3.1 空间布局保护 | 第49页 |
4.3.2 街巷空间保护 | 第49-50页 |
4.3.3 建筑景观保护 | 第50-52页 |
4.3.4 文化遗存保护 | 第52-53页 |
4.4 情感信息的真实性传承 | 第53-56页 |
4.4.1 生活习俗及农事活动保护 | 第53-54页 |
4.4.2 民间文艺及传统工艺保护 | 第54-55页 |
4.4.3 民间信仰保护 | 第55-56页 |
5 传统村落景观活化发展探讨 | 第56-68页 |
5.1 原真性保护下传统村落景观活化发展原则 | 第56-57页 |
5.1.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6页 |
5.1.2 文化继承性原则 | 第56-57页 |
5.1.3 地域特色性原则 | 第57页 |
5.1.4 发展持续性原则 | 第57页 |
5.2 传统村落景观活化发展的模式 | 第57-60页 |
5.2.1 生态博物馆模式 | 第57-59页 |
5.2.2 历史文化旅游模式 | 第59页 |
5.2.3 休闲农业旅游模式 | 第59-60页 |
5.3 传统村落景观活化发展的路径 | 第60-64页 |
5.3.1 提升村落空间秩序 | 第60页 |
5.3.2 优化聚落环境景观 | 第60-62页 |
5.3.3 激活传统建筑功能 | 第62-63页 |
5.3.4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63-64页 |
5.4 传统村落景观活化发展的保障 | 第64-68页 |
5.4.1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 第64-65页 |
5.4.2 健全融资运营方式 | 第65-66页 |
5.4.3 选择经营管理模式 | 第66-67页 |
5.4.4 完善人才就业机制 | 第67-68页 |
6 防里进士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与活化发展个案分析 | 第68-93页 |
6.1 防里进士村概况 | 第68-69页 |
6.2 防里进士村景观原真性信息源分析 | 第69-79页 |
6.2.1 防里进士村景观原真性信息源调查分类 | 第69-70页 |
6.2.2 防里进士村景观主要信息源现状 | 第70-78页 |
6.2.3 防里进士村景观信息源文化提炼 | 第78-79页 |
6.3 防里进士村景观原真性保护与活化发展探讨 | 第79-93页 |
6.3.1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第79-80页 |
6.3.2 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与布局规划 | 第80-83页 |
6.3.3 原真性保护与活化发展策略 | 第83-93页 |
7 结语 | 第93-9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93页 |
7.2 局限与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附录1 插图索引 | 第102-103页 |
附录2 表格索引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