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创新或贡献 | 第16-19页 |
2、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2.1 公司特征与银行贷款 | 第19-20页 |
2.1.1 公司财务状况与银行贷款 | 第19页 |
2.1.2 公司治理与银行贷款 | 第19-20页 |
2.2 正式制度与银行贷款 | 第20-23页 |
2.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20-22页 |
2.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22-23页 |
2.3 非正式制度与银行贷款 | 第23-30页 |
2.3.1 关系与银行贷款 | 第23-26页 |
2.3.2 信任与银行贷款 | 第26-27页 |
2.3.3 声誉与银行贷款 | 第27-30页 |
3、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0-34页 |
3.1 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与“无辜”成员公司的银行贷款成本 | 第30-32页 |
3.2 产权性质与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的“连坐”效应 | 第32页 |
3.3 外部制度环境与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的“连坐”效应 | 第32-34页 |
4、数据与模型 | 第34-39页 |
4.1 数据 | 第34页 |
4.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 第34-37页 |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5、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9-58页 |
5.1 声誉受损前后“无辜”成员公司银行贷款成本的走势分析 | 第39页 |
5.2 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与“无辜”成员公司的银行贷款成本 | 第39-41页 |
5.3 产权性质与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的“连坐”效应 | 第41-42页 |
5.4 外部正式制度环境与集团成员公司声誉受损的“连坐”效应 | 第42-44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4-58页 |
5.5.1 不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的“连坐”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5.5.2 排除保险效应 | 第45-49页 |
5.5.3 改变违规前后年度的划分 | 第49-53页 |
5.5.4 采用三分之一分位对外部正式制度环境变量分组 | 第53-54页 |
5.5.5 替换外部正式制度变量 | 第54-56页 |
5.5.6 其它稳健性检验 | 第56-58页 |
6、研究结论、建议、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58-59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