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X)看P怎么Y”构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有关构式语法理论第10-12页
        1.2.2 动词“看”的研究第12-13页
        1.2.3 疑问代词“怎么”的研究第13-14页
        1.2.4 关于“看”和“怎么”构式结构的研究第14-15页
        1.2.5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5-16页
    1.3 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范围第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本文语料来源第17-18页
2 “(X)看P怎么Y”的构式义第18-43页
    2.1“(X)看P怎么Y”的构式判断第18-23页
        2.1.1 构式的认定第18-19页
        2.1.2“(X)看P怎么Y”的构式鉴定第19-23页
    2.2 变项“X”的语义特征第23-31页
        2.2.1“X”的分布第23-28页
        2.2.2“X”的隐现分析第28-31页
    2.3 常项“看”的语义特征第31-33页
        2.3.1“看”的性质和功能第31-32页
        2.3.2“看”的语义分析第32-33页
    2.4 变项“P”的语义特征第33-39页
        2.4.1“P”为第一人称代词类第35-36页
        2.4.2“P”为第二人称代词类第36-37页
        2.4.3“P”为第三人称代词类第37-38页
        2.4.4“P”为名词第38-39页
    2.5“怎么Y”的语义特征第39-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X)看P怎么Y”的语用功能第43-53页
    3.1“(X)看P怎么Y”的话语功能分析第43-46页
        3.1.1 转折类复句中的“(X)看P怎么Y”第43-44页
        3.1.2 因果类条件复句中的“(X)看P怎么Y”第44-45页
        3.1.3“(X)看P怎么Y”与隐性量第45-46页
    3.2“(X)看P怎么Y”的焦点研究第46-50页
        3.2.1“(X)看P怎么Y”的背景第48-49页
        3.2.2“(X)看P怎么Y”的焦点第49-50页
    3.3“(X)看P怎么Y”的语用目的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X)看P怎么Y”的认知解释第53-61页
    4.1 认知动因与构式义提炼第53-56页
        4.1.1 说话人的主观性第53-54页
        4.1.2 语块组模与构式义提炼第54-56页
    4.2 构式的产生动因第56-59页
        4.2.1 构式的演化第56-58页
        4.2.2 经济性原则的推动第58-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5 结语第61-63页
    5.1 本文的结论第61-62页
    5.2 本文的不足第62-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对颈动脉斑块疗效观察
下一篇: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