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9页 |
1.1 表观遗传学与组蛋白修饰 | 第16页 |
1.2 组蛋白乙酰化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1.2.1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 第16-18页 |
1.2.2 乙酰化修饰 | 第18-20页 |
1.2.2.1 乙酰化修饰与代谢 | 第18-19页 |
1.2.2.2 乙酰化修饰与疾病 | 第19页 |
1.2.2.3 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调控和细胞周期 | 第19-20页 |
1.3 GCN5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1 GCN5的发现 | 第20-21页 |
1.3.2 GCN5的结构 | 第21页 |
1.4 hPCAF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1.4.1 hPCAF | 第21-23页 |
1.4.2 hPCAF的特性与功能 | 第23-28页 |
1.4.2.1 hPCAF的N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2.2 hPCAF的HAT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4.2.3 hPCAF的C端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56页 |
2.1. 材料 | 第29-37页 |
2.1.1 基因 | 第29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29-30页 |
2.1.3 工具酶和抗体 | 第30页 |
2.1.4 药品和试剂 | 第30-32页 |
2.1.5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2-34页 |
2.1.6 材料配方 | 第34-37页 |
2.1.6.1 常用缓冲液配方 | 第34-35页 |
2.1.6.2 常用试剂配方 | 第35-36页 |
2.1.6.3 抗生素配方 | 第36-3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7-56页 |
2.2.1. 质粒的构建 | 第37-43页 |
2.2.1.1 目的基因的获得 | 第37-38页 |
2.2.1.2 PCR产物的鉴定 | 第38-39页 |
2.2.1.3 PCR产物纯化 | 第39-40页 |
2.2.1.4 PCR产物双酶切处理和载体双酶切处理 | 第40页 |
2.2.1.5 目的基因和载体连接 | 第40页 |
2.2.1.6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40-41页 |
2.2.1.7 质粒抽提 | 第41-43页 |
2.2.2. 定点突变 | 第43-44页 |
2.2.3 重组蛋白的表达 | 第44-46页 |
2.2.3.1. 表达载体 | 第44-45页 |
2.2.3.2. 乳糖操纵子系统 | 第45页 |
2.2.3.3. 重组蛋白表达 | 第45-46页 |
2.2.4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6-48页 |
2.2.5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48-50页 |
2.2.5.1 SDS-PAGE | 第48-49页 |
2.2.5.2 SDS-PAGE电泳原理 | 第49-50页 |
2.2.5.3 SDS-PAGE染色原理 | 第50页 |
2.2.6 Pull-down实验 | 第50-51页 |
2.2.6.1 pull down原理 | 第50-51页 |
2.2.6.2 pull down操作步骤 | 第51页 |
2.2.7 Western blotting (蛋白质免疫印迹) | 第51-52页 |
2.2.7.1 Western blotting 原理 | 第51页 |
2.2.7.2 Western blotting 操作步骤 | 第51-52页 |
2.2.8 体外乙酰化反应 | 第52页 |
2.2.9 晶体生长 | 第52-54页 |
2.2.9.1 晶体生长原理与结晶方法 | 第52-53页 |
2.2.9.2 晶体的收集与保存 | 第53页 |
2.2.9.3 晶体的衍射与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2.2.10 核磁相关实验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6-77页 |
3.1 实验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56-65页 |
3.1.1 hPCAF 415-658的制备 | 第56-57页 |
3.1.2 hPCAF HAT 493-658的制备 | 第57-58页 |
3.1.3 hPCAF 415-658 E570H的制备 | 第58-60页 |
3.1.4 野生型hPCAF 415-492的制备 | 第60-61页 |
3.1.5 Ac-hPCAF 415-492的制备 | 第61页 |
3.1.6 验证野生型hPCAF 415-492和Ac-hPCAF 415-492乙酰化信号 | 第61-62页 |
3.1.7 Importinα和importin β的制备 | 第62-63页 |
3.1.8 ~(15)N hPCAF 415-658的制备 | 第63-64页 |
3.1.9 ~(15)N hPCAF 493-658的制备 | 第64页 |
3.1.10 ~(15)N hPCAF 415-492的制备 | 第64-65页 |
3.2 hPCAF N端415-492与hPCAF HAT 493-658结构域的相互作用 | 第65-68页 |
3.2.1 hPCAF 415-658乙酰化活性的自我抑制 | 第65-66页 |
3.2.2 hPCAF 415-492区域维持hPCAF HAT正常构象 | 第66页 |
3.2.3 hPCAF 415-492与hPCAF 493-658的相互作用 | 第66-67页 |
3.2.4 hPCAF 415-658属于分子内自乙酰化 | 第67-68页 |
3.3 hPCAF自乙酰化功能的初探 | 第68-70页 |
3.3.1 hPCAF与入核受体的相互作用 | 第68-69页 |
3.3.2 hPCAF自乙酰化对415-492区域构象的影响 | 第69-70页 |
3.4 hPCAF 415-658蛋白晶体筛选与结构解析 | 第70-74页 |
3.4.1 晶体的筛选 | 第70-73页 |
3.4.2 晶体衍射结果 | 第73-74页 |
3.5 总结与讨论 | 第74-77页 |
附录1 相关引物 | 第77-78页 |
附录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