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绩效管理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绩效管理研究 | 第16-20页 |
1.2.3 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3-33页 |
2.1 绩效管理的基础概念 | 第23-25页 |
2.1.1 绩效管理相关定义 | 第23页 |
2.1.2 绩效管理的特点 | 第23-24页 |
2.1.3 绩效管理的内容 | 第24-25页 |
2.2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2.1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5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25-26页 |
2.3 绩效管理的基本过程 | 第26-28页 |
2.3.1 组织机构设置 | 第26页 |
2.3.2 制定考评指标 | 第26-27页 |
2.3.3 实施绩效考评 | 第27-28页 |
2.3.4 开展结果运用 | 第28页 |
2.4 影响绩效管理结果的因素 | 第28-29页 |
2.4.1 绩效目标的因素 | 第28-29页 |
2.4.2 考评方式的因素 | 第29页 |
2.4.3 考核双方沟通的因素 | 第29页 |
2.4.4 结果运用的因素 | 第29页 |
2.5 常见的绩效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2.5.1 全面参与模式 | 第29-30页 |
2.5.2 “德能勤绩”模式 | 第30页 |
2.5.3 检查评比模式 | 第30页 |
2.6 常见的绩效指标设定和考评方法 | 第30-31页 |
2.6.1 常见的绩效指标设定方法 | 第30-31页 |
2.6.2 常见的考评方法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济南地税绩效管理实践情况及问题分析 | 第33-45页 |
3.1 绩效管理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 第33-36页 |
3.1.1 绩效管理现状 | 第33-35页 |
3.1.2 取得的成效 | 第35-36页 |
3.2 以市级征管部门为例的绩效运行分析(选取典型指标) | 第36-40页 |
3.2.1 指标制定情况 | 第37-38页 |
3.2.2 常用考核方式 | 第38-39页 |
3.2.3 绩效成绩构成 | 第39-40页 |
3.2.4 绩效结果应用 | 第40页 |
3.3 征管部门绩效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及成因 | 第40-44页 |
3.3.1 指标设置的不均衡 | 第41-42页 |
3.3.2 绩效沟通的联动性与参与性不足 | 第42页 |
3.3.3 考核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 第42-43页 |
3.3.4 绩效结果与工作结合不紧密 | 第43-44页 |
3.3.5 绩效管理对“营改增”的指导作用缺失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国内外成功案例及经验借鉴 | 第45-49页 |
4.1 国外成功案例 | 第45-47页 |
4.1.1 英国税务机关经验借鉴 | 第45-46页 |
4.1.2 美国税务机关经验借鉴 | 第46页 |
4.1.3 经验启示 | 第46-47页 |
4.2 国内成功案例(广州市地税局为例) | 第47-48页 |
4.2.1 考评方式组成 | 第47页 |
4.2.2 绩效指标设置 | 第47页 |
4.2.3 绩效组织架构 | 第47-48页 |
4.2.4 经验启示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解决济南地税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建议 | 第49-54页 |
5.1 提升指标设置的均衡性 | 第49-50页 |
5.2 完善组织保障和绩效沟通 | 第50-51页 |
5.2.1 优化系统保障支撑 | 第50页 |
5.2.2 构建部门合作机制 | 第50-51页 |
5.3 增强考评方式的客观性 | 第51页 |
5.4 强化绩效参与和结果应用 | 第51-52页 |
5.4.1 重视绩效理念培育 | 第51-52页 |
5.4.2 增强人力资源配置导向性 | 第52页 |
5.5 “营改增”后以征管为代表的业务部门绩效思路的调整优化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