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泊松分布交通流激励下的多路口城市道路微观仿真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5页
    1.1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3 仿真设计难点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3页
    1.5 本文研究目标第13-14页
    1.6 论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微观交通仿真框架设计第15-19页
    2.1 微观交通仿真系统需求和功能分析第15-17页
        2.1.1 需求分析第15页
        2.1.2 功能分析第15-17页
    2.2 路网组成第17-18页
    2.3 框架设计第18-19页
第三章 基于泊松分布交通流的发车模型第19-32页
    3.1 泊松分布理论可行性分析第19-22页
        3.1.1 离散型概率分布第19-20页
        3.1.2 离散型概率分布对比第20-22页
    3.2 交通流率的特点第22页
    3.3 发车模型的思想第22-24页
        3.3.1 发车模型结构设计第23页
        3.3.2 发车模型理论依据第23-24页
    3.4 发车间隔原理第24-27页
    3.5 发车模型可靠性检验第27-32页
第四章 跟驰模型、路口换道等模型第32-37页
    4.1 跟驰模型概念第32-35页
        4.1.1 跟驰状态判别第32页
        4.1.2 优化速度模型第32-35页
        4.1.3 敏感系数确定第35页
    4.2 路口换道模型第35-36页
    4.3 信号灯模块第36-37页
第五章 微观仿真系统软件设计第37-61页
    5.1 微观交通仿真系统软件整体设计第37-38页
    5.2 路网结构、配置、读取以及路网绘制第38-46页
        5.2.1 路网结构第38-39页
        5.2.2 路网文件配置第39-41页
        5.2.3 路网数据读取第41-43页
        5.2.4 路网绘制第43-46页
    5.3 交通流率的设定第46页
    5.4 信号灯模块设计第46-47页
    5.5 发车地点与OD信息确定第47-50页
        5.5.1 车辆产生地点第47-48页
        5.5.2 路径确定第48-50页
    5.6 车辆产生与移动第50-54页
        5.6.1 车辆数据结构第51页
        5.6.2 车辆产生方法第51-53页
        5.6.3 车辆移动方法第53-54页
    5.7 车辆跟驰程序设计第54-56页
    5.8 缩放、位移和刷新的程序实现第56-60页
        5.8.1 位移第56-57页
        5.8.2 缩放第57-59页
        5.8.3 比例尺第59页
        5.8.4 刷新第59-60页
    5.9 仿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第60-61页
第六章 微观交通仿真第61-73页
    6.1 路网配置文件第61-62页
    6.2 路网绘制和信号灯配置第62-63页
    6.3 端口数量识别和交通流输入第63-64页
    6.4 车辆生成仿真第64-67页
    6.5 车辆行驶以及跟驰仿真第67-68页
    6.6 车辆换道仿真第68页
    6.7 车辆在红绿灯路口的仿真第68-69页
    6.8 视图位移第69-71页
    6.9 仿真软件结果对比分析第71-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创意驱动街区营造的模式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主要国家贸易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