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4-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的融合创新模式 | 第20-34页 |
2.1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融合发展的辩证关系 | 第20页 |
2.2 文化创意与街区营造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 | 第20-23页 |
2.2.1 城市化进程对街区营造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文化创意驱动街区营造的创新之路 | 第21-23页 |
2.3 现代创意街区的类型分析及相关成果介绍 | 第23-32页 |
2.3.1 横向分类 | 第24-26页 |
2.3.2 纵向分类 | 第26-31页 |
2.3.3 其它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文化创意驱动街区营造的项目实践研究——以厦门市顶澳仔“猫街”为例 | 第34-57页 |
3.1 厦门顶澳仔“猫街”的概况分析 | 第34-38页 |
3.1.1 历史沿革与空间格局 | 第34-36页 |
3.1.2 发展现状与人群分析 | 第36-38页 |
3.2 厦门顶澳仔“猫街”发展的现实困境 | 第38-40页 |
3.3 厦门顶澳仔“猫街”的营造思路分析 | 第40-43页 |
3.3.1 以人为本,构建合理的街区参与形式,提升居民的归属感 | 第41-42页 |
3.3.2 创意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提高街区公众文化意识 | 第42页 |
3.3.3 利用文创促进街坊邻里的互动性,促使街区利益共享 | 第42-43页 |
3.3.4 加强街区品牌化设计,凸显地方特色,保持街区永续发展 | 第43页 |
3.4 厦门顶澳仔“猫街”的改造策略与设计开发 | 第43-56页 |
3.4.1 内涵建构 | 第43-44页 |
3.4.2 视觉呈现 | 第44-46页 |
3.4.2.1 主体标志视觉建构 | 第44-45页 |
3.4.2.2 形象系统视觉构建 | 第45页 |
3.4.2.3 色彩体系视觉构建 | 第45-46页 |
3.4.2.4 辅助系统视觉构建 | 第46页 |
3.4.3 应用系统 | 第46-56页 |
3.4.3.1 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 第46-50页 |
3.4.3.2 户外宣传物料设计 | 第50-53页 |
3.4.3.3 线上APP设计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文化创意驱动街区营造的路径与措施 | 第57-69页 |
4.1 文创驱动下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街区居民参与度,发挥民主自治能力 | 第57-60页 |
4.1.1 活跃街区成员的主动参与性 | 第57-58页 |
4.1.2 构建合理参与形式 | 第58-60页 |
4.2 文创驱动下坚持文化建设为指导,加强街区人文教育氛围,构建文化内涵 | 第60-62页 |
4.2.1 挖掘街区在地文化资源 | 第60页 |
4.2.2 创意设计使传统文化资源获得当代的认同与延续 | 第60-62页 |
4.3 文创驱动下坚持街区各方利益共享,构建公民和谐街区 | 第62-65页 |
4.3.1 街区不同参与者的利益驱动分析 | 第62-64页 |
4.3.2 拓宽参与渠道,建设共享街区 | 第64-65页 |
4.4 文创驱动下坚持街区的品牌核心力,挖掘街区文化动力 | 第65-68页 |
4.4.1 文化品牌提高街区附加价值 | 第65-67页 |
4.4.2 街区文化品牌的核心力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文化创意驱动街区营造的模式构建 | 第69-74页 |
5.1 文创驱动当代街区营造之特点 | 第69-70页 |
5.2 文创驱动当代街区营造之核心导向 | 第70-71页 |
5.3 文创驱动街区营造之模式构建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