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固定化人工膜色谱在小分子-凝血酶相互作用评价及药物膜渗透性预测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缩略词表第9-12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固定化人工膜色谱第12-16页
        1.1.1 人工膜简介第12页
        1.1.2 固定人工膜色谱柱及其性质第12-14页
        1.1.3 化合物在IAM色谱柱保留机制探究第14-16页
    1.2 固定化人工膜色谱的应用第16-19页
        1.2.1 细胞膜亲和色谱第16-17页
        1.2.2 膜渗透性预测第17-18页
        1.2.3 其他第18-19页
    1.3 药物的肠渗透性预测第19-21页
        1.3.1 Caco-2/MDCK细胞模型第19-20页
        1.3.2 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第20页
        1.3.3 固定化人工膜色谱第20-21页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1-24页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1.4.2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IAM-HPLC评价固定化凝血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第24-36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仪器及试剂第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3.1 THR-IAM亲和固定相的制备第25-26页
        2.3.2 考马斯亮蓝染料结合比色法测定凝血酶的结合量第26页
        2.3.3 前沿色谱分析第26-27页
        2.3.4 分子对接分析第27页
        2.3.5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27-35页
        2.4.1 凝血酶的固定化第27页
        2.4.2 前沿亲和色谱分析第27-32页
        2.4.3 分子对接法第32-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3 表面混合静电作用对化合物在IAM色谱柱上保留行为的影响研究第36-52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仪器及试剂第37-40页
    3.3 实验方法第40-42页
        3.3.1 IAM色谱分析第40-41页
        3.3.2 静电模型的理论部分第41-42页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2-51页
        3.4.1 流动相中pH对化合物在IAM表面保留情况的影响第42-48页
        3.4.2 IAM表面静电膜型第48-50页
        3.4.3 流动相中乙腈比例对IAM表面静电膜型的影响第50-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4 探究基于化合物内在磷脂膜-水分配系数的渗透性预测模型第52-68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仪器及试剂第52-53页
    4.3 实验方法第53-59页
        4.3.1 IAM保留因子的测定第53页
        4.3.2 物理化学性质及文献数据第53-59页
        4.3.3 统计学分析第59页
    4.4 实验结果第59-66页
        4.4.1 实际的logk值与推导的log_(kw,IAM)值第59-60页
        4.4.2 IAM数据与Caco-2细胞渗透率的关系第60-62页
        4.4.3 模拟人体口服吸收第62-64页
        4.4.4 口服吸收模型的验证第64-66页
    4.5 小结第66-6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8-72页
    5.1 实验总结第68-69页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69-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糊精与疏水性寡肽的互作机制研究
下一篇:毛细管电泳法评价血小板、凝血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