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毛细管电泳法评价血小板、凝血酶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缩略词表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血小板、凝血酶与血栓的形成第12-15页
        1.1.1 血小板第12-13页
        1.1.2 凝血酶第13-15页
    1.2 天然产物中抗血栓形成活性成分的筛选第15-16页
    1.3 毛细管电泳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第16-21页
        1.3.1 毛细管电泳结合常数测定方法第16-18页
        1.3.2 毛细管电泳法在生物大分子与配体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第18-21页
    1.4 酶抑制剂筛选第21-23页
        1.4.1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酶抑制剂筛选第21页
        1.4.2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IMER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3-26页
        1.5.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23-26页
2 前沿分析毛细管电泳法评价血小板与生物碱单体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第26-36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27-28页
    2.3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3.1 血小板分散液制备第28页
        2.3.2 毛细管电泳条件第28页
        2.3.3 FACE法计算结合常数第28-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34页
        2.4.1 PVA动态毛细管涂层防血小板黏附效果第29-30页
        2.4.2 不同浓度血小板与小分子的结合情况第30-31页
        2.4.3 FACE法测定血小板与生物碱单体化合物的结合常数第31-34页
    2.5 小结第34-36页
3 亲和毛细管电泳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凝血酶与酚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第36-4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仪器及试剂第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39页
        3.3.1 电泳条件第37-38页
        3.3.2 ACE测定结合常数第38-39页
        3.3.3 分子对接第3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9-45页
        3.4.1 ACE分析评价凝血酶与酚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第39-41页
        3.4.2 分子对接分析第41-45页
    3.5 小结第45-46页
4 毛细管电泳在线固定化凝血酶微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在儿茶素酶抑制活性评价中的应用第46-58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仪器及试剂第47页
    4.3 实验方法第47-49页
        4.3.1 凝血酶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的制备第47页
        4.3.2 电泳条件第47-48页
        4.3.3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第48页
        4.3.4 凝血酶IMER用于抑制剂筛选第48-49页
        4.3.5 酶标仪法测定四个儿茶素的凝血酶抑制活性第49页
        4.3.6 分子对接分析第4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9-55页
        4.4.1 毛细管电泳IMER制备条件的优化第49-50页
        4.4.2 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的重现性及稳定性考察第50-51页
        4.4.3 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第51-52页
        4.4.4 凝血酶抑制剂筛选第52-53页
        4.4.5 分子对接结果第53-55页
    4.5 小结第55-58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8-62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59-62页
致谢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附录第74-78页
    A.生物碱与血小板的结合常数及化学计量数计算的相关数据第74-76页
    B.酚类化合物在含不同浓度凝血酶的缓冲液中的电泳图第76-77页
    C.酚类化合物与凝血酶氨基酸残基作用的二维图第77-78页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定化人工膜色谱在小分子-凝血酶相互作用评价及药物膜渗透性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靶点确证的药靶发现方法构建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