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2 武乡红色文化的相关论述 | 第14-26页 |
2.1 红色文化 | 第14-16页 |
2.1.1 文化 | 第14-15页 |
2.1.2 红色文化的概念 | 第15页 |
2.1.3 红色文化的内容 | 第15-16页 |
2.2 武乡红色文化 | 第16-26页 |
2.2.1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成 | 第16-17页 |
2.2.2 武乡红色文化的内核 | 第17-18页 |
2.2.3 武乡红色文化的形态结构 | 第18-24页 |
2.2.4 武乡红色文化的特征 | 第24-26页 |
3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现状 | 第26-36页 |
3.1 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 第26-29页 |
3.1.1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 | 第26-27页 |
3.1.2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问题表现 | 第27-29页 |
3.2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中的不足 | 第29-32页 |
3.2.1 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自身认知不足 | 第29页 |
3.2.2 高校对于武乡红色文化重视度不够 | 第29-30页 |
3.2.3 高校的红色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 第30-31页 |
3.2.4 尚未形成科学合理较为完善的体制 | 第31-32页 |
3.3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现状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3.3.1 社会原因 | 第32-33页 |
3.3.2 高校自身原因 | 第33-34页 |
3.3.3 大学生自身原因 | 第34-36页 |
4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36-44页 |
4.1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 第36-38页 |
4.1.1 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36-37页 |
4.1.2 历史使命的需要 | 第37页 |
4.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 第37-38页 |
4.1.4 高校学生自身精神发展的需要 | 第38页 |
4.2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功能体现 | 第38-44页 |
4.2.1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 第38-41页 |
4.2.2 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提高 | 第41-44页 |
5 武乡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推进举措 | 第44-52页 |
5.1 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 | 第44-47页 |
5.1.1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 第44-45页 |
5.1.2 加强红色基地的保护开发 | 第45-46页 |
5.1.3 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 第46-47页 |
5.2 高校制定红色教育的建设方案 | 第47-50页 |
5.2.1 建立健全高校红色教育的机制 | 第47-48页 |
5.2.2 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 第48-49页 |
5.2.3 武乡红色文化“引入”高校课堂 | 第49-50页 |
5.2.4 高校学生“走向”红色教育基地 | 第50页 |
5.3 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