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咔咯化合物的简介 | 第11-16页 |
1.1.1 咔咯的结构 | 第11-12页 |
1.1.2 meso位取代A_3-咔咯的制备 | 第12-15页 |
1.1.3 meso位取代trans-A_2B-咔咯的制备 | 第15-16页 |
1.2 酞菁化合物的简介 | 第16-18页 |
1.2.1 酞菁的结构和制备 | 第16-18页 |
1.2.2 酞菁的发展简史和应用 | 第18页 |
1.3 夹心型四吡咯环稀土配合物的简介 | 第18-20页 |
1.3.1 夹心型四吡咯环稀土配合物的结构与特征 | 第18-19页 |
1.3.2 夹心型三层四吡咯环稀土配合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夹心型(A_2B-咔咯)(酞菁)铕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 第21-38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3 试剂的纯化处理 | 第23-24页 |
2.3.1 吡咯的纯化 | 第23页 |
2.3.2 正辛醇的纯化 | 第23页 |
2.3.3 二氯甲烷的纯化 | 第23-24页 |
2.4 Eu_2[Pc(OC_4H_9)_8]_2[Cor(p-R~1Ph)_2(p-R~2Ph)]的制备 | 第24-28页 |
2.4.1 Eu(acac)_3?3H_2O的制备 | 第24-25页 |
2.4.2 H_3[Cor(p-R~1Ph)_2(p-R~2Ph)]的制备 | 第25-26页 |
2.4.3 H_2[Pc(OC_4H_9)_8]的制备 | 第26-27页 |
2.4.4 Eu_2[Pc(OC_4H_9)_8]_2[Cor(p-R~1Ph)_2(p-R~2Ph)]的制备 | 第27-28页 |
2.5 Eu_2[Pc(OC_4H_9)_8]_2[Cor(p-R~1Ph)_2(p-R~2Ph)]的表征 | 第28-37页 |
2.5.1 MALDI-TOF质谱 | 第28-29页 |
2.5.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9-31页 |
2.5.3 红外光谱 | 第31-32页 |
2.5.4 拉曼光谱 | 第32-34页 |
2.5.5 电化学性质 | 第34-37页 |
2.6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夹心型(A_3-咔咯)(酞菁)镝配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 第38-72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9-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3.3.试剂的纯化处理 | 第40页 |
3.3.1 DMF的纯化 | 第40页 |
3.4 Dy_2[Pc(OC_5H_(11))_8]_2[Cor(p-R~1Ph)_3](R~1 = F, Cl)的制备 | 第40-42页 |
3.4.1 Dy(acac)_3?3H_2O的制备 | 第40页 |
3.4.2 H_3Cor(p-FPh)_3 的制备 | 第40-41页 |
3.4.3 H_2[Pc(OC_5H_(11))_8]的制备 | 第41页 |
3.4.4 Dy_2[Pc(OC_5H_(11))_8]_2[Cor(R~1-Ph)_3](R~1=F,Cl)的制备 | 第41-42页 |
3.5 Dy_2[Pc(OC_5H_(11))_8]_2[Cor(p-R~1Ph)_3](R~1=F,Cl)的表征 | 第42-71页 |
3.5.1 MALDI-TOF质谱 | 第42-43页 |
3.5.2 电子吸收光谱 | 第43-45页 |
3.5.3 电子结构 | 第45-61页 |
3.5.4 红外光谱 | 第61-62页 |
3.5.5 晶体结构 | 第62-66页 |
3.5.6 电化学性质 | 第66-69页 |
3.5.7 磁学性质 | 第69-71页 |
3.6 结论 | 第71-72页 |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