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研究 | 第11-13页 |
1.2.1 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11-12页 |
1.2.2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机理 | 第12-13页 |
1.3 g-C_3N_4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g-C_3N_4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14页 |
1.3.2 g-C_3N_4的制备 | 第14-15页 |
1.4 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的改性 | 第15-20页 |
1.4.1 化学掺杂 | 第15-18页 |
1.4.2 形貌控制 | 第18-19页 |
1.4.3 构筑异质结复合材料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碳自掺杂g-C_3N_4纳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3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页 |
2.2.4 样品表征 | 第23-24页 |
2.2.5 光催化产氢实验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3.1 TEM及Mapping分析 | 第24-25页 |
2.3.2 XRD及FTIR分析 | 第25-26页 |
2.3.3 XPS分析 | 第26页 |
2.3.4 UV-VisDRS分析 | 第26-27页 |
2.3.5 BET比表面积分析 | 第27-28页 |
2.3.6 光催化性能与机理研究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g-C_3N_4/KCa_2Ta_3O_(10)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2.3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4 样品表征 | 第33页 |
3.2.5 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3.3.1 样品的合成过程与形貌分析 | 第33-35页 |
3.3.2 XRD与FTIR分析 | 第35页 |
3.3.3 XPS分析 | 第35-36页 |
3.3.4 光催化产氢性能与稳定性 | 第36-37页 |
3.3.5 UV-vis分析 | 第37-38页 |
3.3.6 电荷分离性能研究 | 第38-39页 |
3.3.7 光催化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RGO/CdIn2S4/g-C_3N_4三元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4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4.2.3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43页 |
4.2.5 光催化活性实验 | 第43页 |
4.2.6 光电性能研究 | 第43-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4.3.1 样品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 第44-48页 |
4.3.2 UV-VisDRS分析 | 第48-49页 |
4.3.3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9页 |
4.3.4 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 第49-51页 |
4.3.5 电荷分离性能研究 | 第51-52页 |
4.3.6 光催化机理探讨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