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1 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2 植物根系序级分支生物量分配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植物根系构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4 植物根系与不同个体大小关系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地质地貌 | 第20页 |
2.1.3 气候 | 第20-21页 |
2.1.4 植被土壤 | 第21页 |
2.2 实验设计及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1页 |
2.2.2 根系取样方法 | 第21-22页 |
2.2.3 植株大小等级划分 | 第22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2-24页 |
2.3.1 简单统计分析 | 第22页 |
2.3.2 标准化主轴(Standardized major axis, SMA)计法 | 第22-24页 |
3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生物量分配模式 | 第24-31页 |
3.1 琵琶柴种群主要特征和生物量积累 | 第25页 |
3.2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 | 第25-26页 |
3.3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冠比变化 | 第26-27页 |
3.4 讨论 | 第27-31页 |
4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序级分支生物量的分配 | 第31-40页 |
4.1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序级分支生物量分配 | 第32页 |
4.2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深变化 | 第32-33页 |
4.3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各级分支生物量的关系 | 第33-35页 |
4.4 讨论 | 第35-40页 |
5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构型性状关系的差异性 | 第40-47页 |
5.1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性状分析 | 第41页 |
5.2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比根长变化 | 第41-42页 |
5.3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连接长度-根系分支数关系的变化 | 第42-43页 |
5.4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分支数-根系分支角度关系的变化 | 第43页 |
5.5 讨论 | 第43-47页 |
5.5.1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连接长度与根系分支数关系的差异性 | 第44-45页 |
5.5.2 个体大小级下琵琶柴根系分支数与根系分支角度关系的差异性 | 第45-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