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光催化技术及光催化原理 | 第10-11页 |
1.2 等离子体光催化剂 | 第11-15页 |
1.2.1 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2 银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 银基半导体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7-21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3 技术方案 | 第19-21页 |
第二章 Ag_2MoO_4/Ag_3VO_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2页 |
2.2.2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2.2.3 复合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23页 |
2.2.4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6页 |
2.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24-27页 |
2.3.2 化学键和化学价态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29-31页 |
2.3.4 光催化降解性能分析 | 第31-34页 |
2.3.5 光催化稳定性分析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Ag@AgI/CdWO_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3.2.2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38-39页 |
3.2.3 复合光催化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 第39页 |
3.2.4 复合光催化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40-43页 |
3.3.2 化学价态分析 | 第43-44页 |
3.3.3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 第44-45页 |
3.3.4 光吸收性能分析 | 第45页 |
3.3.5 光催化降解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3.3.6 光催化稳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Ag_2MoO_4/Ag_3VO_4和Ag@AgI/CdWO_4复合材料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试剂、仪器与方法 | 第51-53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1-52页 |
4.2.2 表征方法 | 第52页 |
4.2.3 机理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4.3 Ag_2MoO_4/Ag_3VO_4复合材料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53-57页 |
4.3.1 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分析 | 第53-54页 |
4.3.2 活性自由基对光催化效能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3 光催化机理探讨 | 第55-57页 |
4.4 Ag@AgI/CdWO_4复合材料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57-63页 |
4.4.1 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分析 | 第57-59页 |
4.4.2 活性自由基对光催化效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3 光催化机理探讨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创新点 | 第65-66页 |
5.3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