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吡咯并喹啉衍生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1.2.1 吡咯并喹啉衍生物的应用 | 第9页 |
1.2.2 通过波瓦罗夫反应合成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 第9-12页 |
1.2.3 利用Sonogashira反应合成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 第12-14页 |
1.2.4 其他类型反应合成吡咯并喹啉衍生物 | 第14-16页 |
1.3 多取代异恶唑啉衍生物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3.1 多取代异恶唑啉衍生物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2 腈氧化物与不饱和烯烃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 | 第17-20页 |
1.3.3 β,γ-不饱和羟肟的分子内环化反应 | 第20-23页 |
1.3.4 合成异恶唑啉类化合物的其他类型反应 | 第23-25页 |
第2章 串联反应合成吡咯并喹啉衍生物的反应研究 | 第25-44页 |
2.1 课题的提出 | 第25页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2.2.1 化学试剂及仪器表征 | 第25-26页 |
2.2.2 吡咯并[3,2-c]喹啉合成的实验操作及步骤 | 第26页 |
2.2.3 催化剂、溶剂、温度以及时间等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6-27页 |
2.3 底物的拓展 | 第27-29页 |
2.4 喹啉衍生物的形成 | 第29-30页 |
2.5 竞争反应 | 第30-31页 |
2.6 产物结构表征及图谱数据 | 第31-4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肟酯和醛类环加成合成多取代异恶唑啉的反应研究 | 第44-79页 |
3.1 课题的提出 | 第44页 |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4-50页 |
3.2.1 化学试剂及仪器表征 | 第44-45页 |
3.2.2 原料制备及实验操作步骤 | 第45页 |
3.2.3 碱的筛选及优化 | 第45-46页 |
3.2.4 催化剂及添加剂的选择 | 第46-47页 |
3.2.5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47-48页 |
3.2.6 反应温度和氛围的调控 | 第48-49页 |
3.2.7 肟酯的离去基团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 底物的拓展 | 第50-54页 |
3.3.1 芳香肟酯的普适性研究 | 第50-51页 |
3.3.2 芳香醛类的普适性研究 | 第51-52页 |
3.3.3 脂肪酮肟酯和脂肪醛类的普适性研究 | 第52-53页 |
3.3.4 三取代异恶唑啉的合成 | 第53-54页 |
3.4 异恶唑啉产物的应用及其衍生化研究 | 第54-56页 |
3.4.1 PTPase抑制剂的合成 | 第54页 |
3.4.2 异恶唑啉产物的衍生化反应 | 第54-56页 |
3.5 产物结构表征及图谱数据 | 第56-7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总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Ⅰ 部分化合物NMR图谱 | 第86-129页 |
附录Ⅱ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