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钢连梁与RC墙肢连接节点 | 第9-11页 |
1.2.2 钢连梁与SRC墙肢连接节点 | 第11-12页 |
1.2.3 钢梁与SRC柱连接节点 | 第12-14页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钢连梁-墙肢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50页 |
2.1 试件设计 | 第16-26页 |
2.1.1 原型结构 | 第16-17页 |
2.1.2 试件参数 | 第17-19页 |
2.1.3 钢连梁设计 | 第19-20页 |
2.1.4 墙肢设计 | 第20页 |
2.1.5 连接节点设计 | 第20-22页 |
2.1.6 试件加工 | 第22-25页 |
2.1.7 材料性能 | 第25-26页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6-29页 |
2.2.1 试验加载方案 | 第26-28页 |
2.2.2 试验量测方案 | 第28-29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9-48页 |
2.3.1 试件损伤过程及破坏模式 | 第29-35页 |
2.3.2 滞回曲线 | 第35-38页 |
2.3.3 承载力及变形能力 | 第38-40页 |
2.3.4 应变及变形分析 | 第40-46页 |
2.3.5 刚度分析 | 第46-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钢连梁-墙肢连接节点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0-73页 |
3.1 有限元模型 | 第50-54页 |
3.1.1 混凝土材料模型 | 第50-51页 |
3.1.2 钢筋和钢板材料模型 | 第51页 |
3.1.3 单元类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51-53页 |
3.1.4 模型验证 | 第53-54页 |
3.2 钢连梁-墙肢连接节点破坏模式分析 | 第54-58页 |
3.2.1 钢连梁与RC墙肢直插式连接 | 第54-56页 |
3.2.2 钢连梁与RC墙肢新型短钢柱埋入式连接 | 第56页 |
3.2.3 钢连梁与SRC墙肢全焊式连接节点 | 第56-58页 |
3.3 钢连梁与RC墙肢直插式连接参数分析 | 第58-62页 |
3.3.1 混凝土强度 | 第58-59页 |
3.3.2 轴压比 | 第59-62页 |
3.4 钢连梁与RC墙肢新型短钢柱埋入式连接节点参数分析 | 第62-67页 |
3.4.1 混凝土强度 | 第62-63页 |
3.4.2 轴压比 | 第63-65页 |
3.4.3 水平分布筋配筋率 | 第65-67页 |
3.5 钢连梁与SRC墙肢连接节点参数分析 | 第67-71页 |
3.5.1 混凝土强度 | 第67-69页 |
3.5.2 轴压比 | 第69-70页 |
3.5.3 水平分布筋配筋率 | 第70-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钢连梁-墙肢连接节点承载力计算及构造设计 | 第73-81页 |
4.1 钢连梁与RC墙肢连接节点设计 | 第73-77页 |
4.1.1 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3-74页 |
4.1.2 试验数据对比 | 第74-75页 |
4.1.3 节点构造 | 第75-77页 |
4.2 钢连梁与SRC墙肢连接节点设计 | 第77-80页 |
4.2.1 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77-78页 |
4.2.2 试验数据对比 | 第78-79页 |
4.2.3 节点构造 | 第79-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81-8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