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卵清蛋白纳米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及特应性皮炎皮肤、口腔、肠道菌群特征研究

英文缩写一览表第7-9页
全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部分 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卵清蛋白纳米疫苗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第14-64页
    前言第14-17页
        参考文献第16-17页
    第1章 PLGA纳米小球的制备及表征研究第17-31页
        1. 引言第17-18页
        2.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第18-19页
            2.1 实验材料第18页
            2.2 实验仪器第18-19页
        3. 实验方法第19-21页
            3.1 PLGA-OVA纳米小球的制备第19页
            3.2 三种纳米小球的表征分析第19-20页
            3.3 纳米小球的OVA过敏原释放动力学测定第20页
            3.4 纳米小球细胞毒性实验第20-21页
            3.5 统计学分析第21页
        4. 实验结果第21-26页
            4.1 PLGA纳米小球粒径大小测定第21-22页
            4.2 Zeta电位测定第22页
            4.3 纳米小球宏观形态观察第22-23页
            4.4 纳米小球微观形态观察第23-24页
            4.5 纳米小球OVA包封率测定第24页
            4.6 纳米小球OVA释放动力学测定第24-25页
            4.7 纳米小球细胞毒性实验第25-26页
        5. 讨论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1页
    第2章 PLGA纳米小球活化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第31-52页
        1. 引言第31-32页
        2.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2-33页
            2.1 实验材料第32页
            2.2 实验仪器第32-33页
        3. 实验方法第33-37页
            3.1 体外MoDC诱导第33-34页
            3.2 MoDCs对PLGA-OVA纳米小球的摄取第34-35页
            3.3 PLGA-OVA纳米小球对MoDCs活化的影响第35-37页
            3.4 统计方法第37页
        4. 实验结果第37-47页
            4.1 MoDC与纳米小球的结合第37-39页
            4.2 纳米小球对MoDC活化的影响第39-47页
        5. 讨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3章 PLGA纳米小球对T细胞极化的影响第52-64页
        1. 引言第52-53页
        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3页
            2.1 实验材料第53页
            2.2 实验仪器第53页
        3. 实验方法第53-55页
            3.1 NaiveT细胞分离第53-54页
            3.2 细胞培养第54页
            3.3 PLGA纳米小球对T细胞极化的影响第54-55页
            3.4 统计学分析第55页
        4. 实验结果第55-59页
        5. 讨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二部分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口腔、肠道菌群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第64-82页
    1. 引言第64-65页
    2. 实验方法第65-66页
        2.1 研究对象和样本采集第65页
        2.2 DNA提取和16SrRNA扩增子测序第65页
        2.3 16s rRNA测序数据处理第65页
        2.4 应用溯源分析找到部位间菌群可能的起源第65-66页
        2.5 随机森林分类第66页
        2.6 菌群结构网络第66页
        2.7 利用16S数据进行功能预测第66页
        2.8 统计方法第66页
    3. 实验结果第66-76页
        3.1 AD患者皮肤、口腔菌群多样性不同程度降低第67页
        3.2 AD患者皮肤菌群和口腔菌群有更密切的谱系关系第67-69页
        3.3 AD患者三部位间不同丰度的特异性菌群第69-73页
        3.4 特异性菌群和AD相关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第73-75页
        3.5 AD患者皮肤和口腔菌群在功能预测中呈负相关关系第75-76页
    4. 讨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全文小结第82-84页
综述第84-92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研究生阶段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第92-93页
致谢第93-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THDF3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HSV-1突变株M3诱导免疫反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