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0-20页 |
HSV-1病毒简介 | 第10-11页 |
HSV-1病毒生活史 | 第11-12页 |
宿主抗HSV-1感染免疫反应 | 第12-14页 |
HSV-1逃逸宿主免疫反应 | 第14-16页 |
HSV感染的动物模型 | 第16-18页 |
HSV疫苗研发情况 | 第18-19页 |
实验思路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BALB/c小鼠在HSV-1不同感染条件下的免疫学差异分析 | 第20-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1.1 材料 | 第20-22页 |
1.1.1 细胞 | 第20页 |
1.1.2 病毒 | 第20页 |
1.1.3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1.1.4 流式抗体 | 第20页 |
1.1.5 HSV-1病毒抗原多肽 | 第20-21页 |
1.1.6 商品化试剂 | 第21页 |
1.1.7 主要溶液 | 第21页 |
1.1.8 主要耗材 | 第21页 |
1.1.9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1.2 方法 | 第22-26页 |
1.2.1 细胞复苏 | 第22页 |
1.2.2 细胞传代 | 第22页 |
1.2.3 细胞计数 | 第22页 |
1.2.4 细胞冻存 | 第22页 |
1.2.5 病毒扩增 | 第22-23页 |
1.2.6 病毒滴度测定 | 第23-24页 |
1.2.7 小鼠的病毒感染与采血 | 第24页 |
1.2.8 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分离 | 第24-25页 |
1.2.9 树突状细胞表型流式分析 | 第25页 |
1.2.10 DC细胞分离与尾静脉注射 | 第25页 |
1.2.11 小鼠T细胞功能ELISPOT分析 | 第25页 |
1.2.12 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检测 | 第25-26页 |
1.2.13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30页 |
2.1 DC细胞表型及功能检测 | 第26-29页 |
2.2 中和抗体及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检测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突变株M3与野毒株Mckrae诱导免疫反应的差异分析 | 第32-7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42页 |
1.1 材料 | 第32-33页 |
1.1.1 病毒 | 第32页 |
1.1.2 ELISA抗体 | 第32页 |
1.1.3 商品化试剂 | 第32页 |
1.1.4 PCR引物 | 第32页 |
1.1.5 主要溶液 | 第32-33页 |
1.1.6 主要耗材 | 第33页 |
1.1.7 主要设备 | 第33页 |
1.2 方法 | 第33-42页 |
1.2.1 脾细胞、病毒总RNA提取 | 第33页 |
1.2.2 小鼠脾细胞表达谱芯片检测 | 第33-34页 |
1.2.3 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 第34-36页 |
1.2.4 芯片数据差异基因表达量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验证 | 第36-37页 |
1.2.5 小鼠的病毒感染 | 第37页 |
1.2.6 小鼠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观察 | 第37-38页 |
1.2.7 组织病理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析 | 第38页 |
1.2.8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流式微球多重定量(Cytometic Bead Array,CBA)分析 | 第38页 |
1.2.9 小鼠神经组织中病毒载量检测 | 第38-41页 |
1.2.10 原位杂交检测 | 第41页 |
1.2.11 血清中HSV-1特异性结合IgG抗体ELISA检测 | 第41页 |
1.2.12 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2 结果 | 第42-69页 |
2.1 HSV-1突变株M3与野毒株Mckrae感染小鼠所诱导基因表达及病理反应的差异分析 | 第42-54页 |
2.1.1 M3与Mckrae诱导的免疫功能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42-51页 |
2.1.2 M3与Mckrae感染小鼠所诱导病理反应的差异分析 | 第51-54页 |
2.2 HSV-1突变株M3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特征分析 | 第54-69页 |
2.2.1 M3感染小鼠诱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特征 | 第54-64页 |
2.2.2 M3感染诱导树突状细胞对病毒抗原的递呈分析 | 第64-66页 |
2.2.3 M3感染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分析 | 第66-68页 |
2.2.4 M3感染诱导体液免疫反应分析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2页 |
第三部分 突变株M3所诱导免疫反应的保护性分析 | 第72-9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2-74页 |
1.1 材料 | 第72页 |
1.1.1 抗体 | 第72页 |
1.1.2 商品化试剂 | 第72页 |
1.2 方法 | 第72-74页 |
1.2.1 小鼠的免疫及病毒感染 | 第72页 |
1.2.2 免疫组化分析 | 第72-73页 |
1.2.3 眼拭子病毒载量/滴度分析 | 第73页 |
1.2.4 TG组织中LAT分子相对表达量测定 | 第73页 |
1.2.5 TG组织离体重激活分析 | 第73-74页 |
1.2.6 小鼠T细胞分离与被动免疫 | 第74页 |
1.2.7 TG中T细胞功能分析 | 第74页 |
2 结果 | 第74-90页 |
2.1 HSV-1突变株M3在小鼠攻毒试验中的保护性评价 | 第74-87页 |
2.1.1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的临床表现 | 第74-75页 |
2.1.2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的症状及组织病理分析 | 第75-77页 |
2.1.3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组织中病毒复制情况分析 | 第77-79页 |
2.1.4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泪液排毒分析 | 第79-81页 |
2.1.5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潜伏感染期神经组织病毒载量分析 | 第81页 |
2.1.6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潜伏感染期LAT分子表达分析 | 第81-82页 |
2.1.7 M3免疫小鼠野毒攻击后潜伏感染期病毒重激活能力分析 | 第82-83页 |
2.1.8 M3通过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保护性分析 | 第83-87页 |
2.2 T细胞在突变株M3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 第87-90页 |
2.2.1 T细胞被动免疫小鼠攻毒后的症状及病毒载量分析 | 第87-89页 |
2.2.2 M3免疫小鼠攻毒后TG组织中T细胞功能分析 | 第89-90页 |
3 讨论 | 第90-93页 |
总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论文综述 | 第10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缩略词表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研究生个人简历 | 第119-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