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1.2 本论文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2.1 HAZOP分析技术 | 第15-16页 |
1.2.2 QRA分析技术 | 第16-17页 |
1.2.3 RBI分析技术 | 第17-18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论文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6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2.1.1 项目风险评估 | 第20-21页 |
2.1.2 技术风险评估 | 第21页 |
2.2 相关理论论证 | 第21-27页 |
2.2.1 风险形成要素 | 第21-23页 |
2.2.2 风险形成机理数学论证: | 第23-27页 |
2.3 HAZOP分析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2.3.1 HAZOP分析核心技术 | 第27-30页 |
2.3.2 HAZOP识别风险的方法 | 第30-33页 |
2.4 QRA分析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2.5 RBI分析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第三章 GDLNG接收站工程项目案例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3.1 我国LNG产业现状 | 第36-37页 |
3.2 GDLNG项目简介 | 第37-38页 |
3.3 GDLNG接收站工艺流程介绍 | 第38-39页 |
3.4 GDLNG项目卸船系统 | 第39-40页 |
3.5 LNG储存系统 | 第40页 |
3.6 LNG输出系统 | 第40-42页 |
第四章 GDLNG接收站工程项目案例分析 | 第42-64页 |
4.1 HAZOP分析GDLNG工程项目的目的 | 第42页 |
4.2 HAZOP分析GDLNG接收站工艺系统的过程 | 第42-46页 |
4.2.1 成立HAZOP分析小组 | 第42-43页 |
4.2.2 HAZOP分析文件准备 | 第43页 |
4.2.3 HAZOP分析节点拆分 | 第43-44页 |
4.2.4 HAZOP分析偏差产生原因 | 第44页 |
4.2.5 HAZOP风险分析步骤 | 第44-45页 |
4.2.6 HAZOP分析风险级别划分 | 第45-46页 |
4.2.7 HAZOP分析结论记录和建议措施 | 第46页 |
4.3 GDLNG工程项目的HAZOP分析适用性研究 | 第46-47页 |
4.4 GDLNG工程项目HAZOP分析结果 | 第47-52页 |
4.5 GDLNG工程项目QRA分析评价指标 | 第52-55页 |
4.5.1 个人风险 | 第52-53页 |
4.5.2 社会风险 | 第53-54页 |
4.5.3 ALARP准则 | 第54-55页 |
4.6 GDLNG工程项目QRA分析的程序及应用 | 第55-56页 |
4.7 GDLNG工程项目QRA分析结果 | 第56-59页 |
4.7.1 个人风险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4.7.2 社会风险分析结果 | 第58-59页 |
4.7.3 风险结果排序 | 第59页 |
4.8 GDLNG工程项目RBI分析应用步骤 | 第59-60页 |
4.9 GDLNG工程项目RBI分析试用讨论及意义 | 第60-61页 |
4.10 GDLNG工程项目RBI分析结果 | 第61-64页 |
第五章 GDLNG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 第64-70页 |
5.1 GDLNG接收站项目风险评价结论 | 第64-65页 |
5.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 | 第65-66页 |
5.3 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和管理职责 | 第66-69页 |
5.3.1 风险控制的组织 | 第66页 |
5.3.2 各单位的风险控制职责 | 第66-69页 |
5.4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0-72页 |
6.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