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国内外可耕地土壤中缺钾现状 | 第10页 |
1.2 植物中钾素分布及功能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1 钾在植物中的分布 | 第10页 |
1.2.2 钾在植物中的功能 | 第10-11页 |
1.3 植物钾转运系统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植物中钾离子通道蛋白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植物中钾离子转运体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植物HAK/KUP/KT钾离子转运家族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1 植物HAK/KUP/KT家族簇Ⅰ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4.2 植物HAK/KUP/KT家族簇Ⅱ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3 植物HAK/KUP/KT家族簇Ⅲ、Ⅳ及Ⅴ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2 引言 | 第18-1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9-3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19-24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3.1.2 常用菌株 | 第19页 |
3.1.3 载体 | 第19页 |
3.1.4 试验中主要溶液配制 | 第19-20页 |
3.1.5 试验中主要培养基配制 | 第20-22页 |
3.1.6 试验中用到的引物 | 第22-24页 |
3.1.7 酶、试剂盒及各种化学药品 | 第2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4-35页 |
3.2.1 植物材料的培养及处理 | 第24-25页 |
3.2.2 DNA、RNA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5-27页 |
3.2.3 小麦TaHAKs基因ORF的克隆和TaHAK1-B基因克隆 | 第27-29页 |
3.2.4 TaHAK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页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HAKs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29页 |
3.2.6 TaHAK1-B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29-30页 |
3.2.7 农杆菌转化和鉴定 | 第30-31页 |
3.2.8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 | 第31-32页 |
3.2.9 TaHAK1-B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页 |
3.2.10 酵母梯度点滴生长实验 | 第32-33页 |
3.2.11 TaHAK1-B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页 |
3.2.12 农杆菌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33-34页 |
3.2.13 转基因拟南芥筛选 | 第34-3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4.1 小麦HAK基因ORF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第35-40页 |
4.1.1 小麦RNA完整性及cDNA质量检测 | 第35页 |
4.1.2 TaHAKs基因ORF序列克隆及TaHAK1-B基因克隆 | 第35-36页 |
4.1.3 TaHAK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38页 |
4.1.4 TaHAK1-B、TaHAK5、TaHAK10、TaHAK14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38-39页 |
4.1.5 TaHAK1-B、TaHAK5、TaHAK10、TaHAK14在钾离子饥饿条件下表达分析 | 第39-40页 |
4.2 TaHAK1-B亚细胞定位 | 第40-42页 |
4.3 TaHAK1-B基因在酵母中的功能分析 | 第42-44页 |
4.3.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4.3.2 TaHAK1-B钾离子转运功能研究 | 第43页 |
4.3.3 TaHAK1-B钠离子转运功能研究 | 第43-44页 |
4.4 TaHAK1-B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分析 | 第44-47页 |
4.4.1 TaHAK1-B基因植物超表达载体构建 | 第44-45页 |
4.4.2 T1代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获得 | 第45页 |
4.4.3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鉴定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7-50页 |
5.1 TaHAKs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5.1.1 TaHAK1-B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页 |
5.1.2 TaHAK5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5.1.3 TaHAK10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48页 |
5.1.4 TaHAK14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48页 |
5.2 TaHAK1-B基因功能分析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ABSTRACT | 第56-5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