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范围 | 第9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页 |
六、主要观点和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现实的争论与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的提出 | 第15-20页 |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类型案例的导入 | 第15-18页 |
第二节 确认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定罪量刑之必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的概述 | 第20-29页 |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概念、起源及发展 | 第20-24页 |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概念及起源 | 第20-21页 |
二、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的发展 | 第21-24页 |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所违之法的内容 | 第24-25页 |
一、前法律规范说 | 第24页 |
二、法秩序说 | 第24-25页 |
三、违反刑法规范说 | 第25页 |
四、可罚的刑法说 | 第25页 |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分类 | 第25-29页 |
一、直接违法性认识错误和间接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26页 |
二、不知法律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和误解法律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26-28页 |
三、不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和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司法实践适用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之原因 | 第29-34页 |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定罪量刑的合理性 | 第29-32页 |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定罪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 第29-30页 |
二、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定罪量刑是刑法中宽恕理念的要求 | 第30-32页 |
三、违法性认识错误影响定罪量刑是责任主义的要求 | 第32页 |
第二节 固守“不知法不免责”原则已无法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在司法中的具体适用 | 第34-45页 |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和认定 | 第34-37页 |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 第34-36页 |
二、违法性认识错误之认定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之区分 | 第37-41页 |
第三节 对国外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之适用的参考 | 第41-43页 |
一、违法性认识错误在大陆法国家犯罪构成体系中的位置 | 第41-42页 |
二、我国对违法性认识错误在犯罪构成体系中位置的探讨 | 第42-43页 |
三、我国应如何适用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 | 第43页 |
第四节 对产生违法性认识错误的行为人的定罪量刑 | 第43-45页 |
一、对产生不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行为人的定罪 | 第43-44页 |
二、对产生可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行为人的量刑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