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共同正犯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共谋共同正犯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共谋共同正犯的演进 | 第15-21页 |
一、日本刑法中共谋共同正犯的发展 | 第15-19页 |
二、德国刑法中正犯理论的变迁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我国刑法语境下的共谋共同正犯 | 第21-26页 |
一、学说的态度 | 第22-23页 |
二、审判实践的立场 | 第23-24页 |
三、本文评述:共谋共同正犯肯定说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共谋共同正犯的理论基础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说 | 第26-29页 |
一、传统刑法语境下的共同犯罪 | 第26-27页 |
二、共同犯罪概念的规范解读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正犯的相关问题 | 第29-34页 |
一、我国刑法体系下的正犯观念 | 第29-30页 |
二、正犯的认定 | 第30-32页 |
三、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下的共谋共同正犯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共谋共同正犯本体论 | 第34-43页 |
第一节 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 第34-40页 |
一、存在共谋的事实 | 第34-36页 |
二、存在谋而未行者和实行担当者 | 第36-38页 |
三、存在客观实质分担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共谋共同正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40-43页 |
一、共谋共同正犯与间接正犯 | 第40-41页 |
二、共谋共同正犯与教唆犯 | 第41页 |
三、共谋共同正犯与帮助犯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共谋共同正犯的脱离与处罚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共谋共同正犯的脱离 | 第43-45页 |
一、共犯关系脱离概述 | 第43页 |
二、共谋共同正犯脱离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三、共谋共同正犯脱离的成立条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共谋共同正犯的处罚 | 第45-48页 |
一、部分实行全部责任 | 第45-46页 |
二、承担既遂的责任 | 第46页 |
三、独立的被处罚性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