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厂污泥基活性炭对镍离子和四环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净水厂污泥的特点、危害及处理 | 第10-13页 |
1.2.1 净水厂污泥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2 净水厂污泥的危害 | 第11-12页 |
1.2.3 净水厂污泥的处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重金属镍离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3.1 重金属镍离子的危害 | 第13页 |
1.3.2 重金属镍离子的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危害 | 第14页 |
1.4.2 四环素的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5 活性炭 | 第15-18页 |
1.5.1 活性炭结构性质 | 第15-16页 |
1.5.2 活性炭制备原料 | 第16页 |
1.5.3 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 第16-18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6.1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18页 |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3 课题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仪器 | 第20-21页 |
2.1.1 污泥预处理 | 第20页 |
2.1.2 增碳剂预处理 | 第20页 |
2.1.3 实验试剂与设备仪器 | 第20-21页 |
2.2 污泥基本性质分析 | 第21-22页 |
2.3 污泥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第22页 |
2.4 试验方法与表征方法 | 第22-27页 |
2.4.1 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 | 第22页 |
2.4.2 四环素的检测方法 | 第22页 |
2.4.3 吸附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2.4.4 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吸附能力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4.5 吸附等温模型 | 第23-24页 |
2.4.6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2.4.7 碘值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2.4.8 污泥活性炭表征方法 | 第25-27页 |
第3章 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39页 |
3.1 污泥基活性炭的制备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3.1.1 活化剂的选择 | 第27页 |
3.1.2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3.1.3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3.2.1 活化剂选择结果 | 第29页 |
3.2.2 正交实验结果 | 第29-30页 |
3.2.3 单因素实验 | 第30-37页 |
3.3 污泥活性炭的性能表征 | 第37-38页 |
3.3.1 扫描电镜表征 | 第37页 |
3.3.2 比表面及孔径分析 | 第37页 |
3.3.3 傅立叶交换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污泥基活性炭对镍离子的吸附 | 第39-46页 |
4.1 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4.2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反应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污泥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2-44页 |
4.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44-45页 |
4.7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污泥基活性炭对四环素的吸附 | 第46-53页 |
5.1 初始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5.2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 污泥投加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5.4 反应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5.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5.6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1-52页 |
5.7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