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缩率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PZT薄膜及P(VDF-TrFE)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第15-19页 |
1.2.1 铁电材料介绍 | 第15-16页 |
1.2.2 PZT薄膜的性能及应用 | 第16-17页 |
1.2.3 P(VDF-TrFE)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第17-19页 |
1.3 PZT薄膜及P(VDF-TrFE)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2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电喷技术和近场电纺丝技术的应用 | 第23-41页 |
2.1 电喷技术 | 第23-27页 |
2.1.1 电喷打印原理 | 第23-26页 |
2.1.2 电喷法打印PZT薄膜的优点 | 第26-27页 |
2.2 近场电纺丝技术 | 第27-32页 |
2.2.1 传统的电纺丝介绍 | 第27-28页 |
2.2.2 近场电纺丝介绍 | 第28-30页 |
2.2.3 近场电纺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2-38页 |
2.3.1 实验条件分析 | 第32-33页 |
2.3.2 实验设备的搭建 | 第33-38页 |
2.4 实验方案 | 第38-40页 |
2.4.1 电喷打印PZT薄膜实验方案 | 第38-39页 |
2.4.2 近场电纺丝制备P(VDF-TrFE)纤维实验方案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电喷法制备PZT薄膜 | 第41-51页 |
3.1 PZT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41-45页 |
3.1.1 实验所用试剂 | 第41-43页 |
3.1.2 配制溶液 | 第43-45页 |
3.2 PZT薄膜的制备工艺 | 第45-48页 |
3.2.1 喷印状态的观察 | 第46-47页 |
3.2.2 电压对液滴直径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3 打印PZT薄膜 | 第48页 |
3.3 PZT薄膜的热处理工艺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近场电纺丝法制备P(VDF-TrFE)纤维 | 第51-60页 |
4.1 P(VDF-TrFE)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4.2 P(VDF-TrFE)纤维的制备工艺 | 第52-59页 |
4.2.1 纺丝状态观察 | 第53-54页 |
4.2.2 电压对P(VDF-TrFE)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3 衬底移动速度对P(VDF-TrFE)纤维直径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4 制备P(VDF-TrFE)纤维样品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PZT薄膜和P(VDF-TrFE)纤维形貌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60-66页 |
5.1 PZT薄膜 | 第60-62页 |
5.1.1 光学显微镜下PZT薄膜的形貌结构 | 第60页 |
5.1.2 SEM分析 | 第60-61页 |
5.1.3 XRD分析 | 第61-62页 |
5.2 P(VDF-TrFE)纤维 | 第62-65页 |
5.2.1 P(VDF-TrFE)纤维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5.2.3 电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6-6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7-68页 |
6.3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