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水植物适应水体光衰减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1.2.1 水下光环境 | 第12-15页 |
1.2.2 光合作用与入射光强度 | 第15-17页 |
1.2.3 光合作用与入射光波长 | 第17-18页 |
1.2.4 生态策略 | 第18-21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1-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2.1 长江中下游湖泊调查 | 第24-29页 |
2.1.1 研究位点与物种 | 第24-26页 |
2.1.2 取样及测定 | 第26-29页 |
2.2 受控试验 | 第29-30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30-3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2-52页 |
3.0 沉水植被 | 第32-33页 |
3.1 水下光环境特征 | 第33-43页 |
3.1.1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下光场状况 | 第33-38页 |
3.1.2 水下光衰减的主导因素 | 第38页 |
3.1.3 水下光衰减的间接因素 | 第38页 |
3.1.4 叶片附着藻对沉水植物的遮光效应 | 第38-43页 |
3.2 沉水植物对光强与光质的适应 | 第43-49页 |
3.2.1 叶片性状对光强变化的响应 | 第43-46页 |
3.2.2 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光强的适应 | 第46-47页 |
3.2.3 光质利用效率 | 第47-49页 |
3.3 沉水植物最大定植深度与水环境的关系 | 第49-5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2-62页 |
4.1 水下光环境特征 | 第52-56页 |
4.1.1 水下光场状况 | 第52-53页 |
4.1.2 水下光衰减的影响因素 | 第53-56页 |
4.2 沉水植物适应低光的策略 | 第56-58页 |
4.2.1 光强变化的响应 | 第56-57页 |
4.2.2 光质的吸收策略 | 第57-58页 |
4.3 沉水植物最大定植深度与水环境的关系 | 第58-62页 |
4.3.1 最大定植深度与光衰减的模型 | 第58-59页 |
4.3.2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 | 第59-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