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隔离段内激波串结构与流动特性 | 第15-17页 |
1.2.2 激波串自激振荡特性 | 第17-19页 |
1.2.3 激波和激波串受迫振荡特性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试验系统与数值方法 | 第22-31页 |
2.1 风洞试验系统及观测设备 | 第22-27页 |
2.1.1 直连式隔离段试验系统 | 第22-23页 |
2.1.2 试验模型设计和尺寸参数 | 第23-24页 |
2.1.3 稳态节流系统 | 第24页 |
2.1.4 脉动节流系统 | 第24-26页 |
2.1.5 纹影观测系统 | 第26-27页 |
2.1.6 高频压力采集系统 | 第27页 |
2.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2.2.1 流动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2.2.2 湍流模型、初边值条件和网格划分 | 第28-30页 |
2.2.3 算例验证 | 第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稳态反压条件下隔离段内流场特性 | 第31-43页 |
3.1 对称型激波串结构和流动特性 | 第31-35页 |
3.1.1 对称型激波串结构 | 第31-33页 |
3.1.2 Ma2来流条件下隔离段壁面压力振荡特性 | 第33-35页 |
3.2 非对称型激波串结构和流动特性 | 第35-42页 |
3.2.1 非对称型激波串结构 | 第35-37页 |
3.2.2 Ma3来流条件下隔离段壁面压力振荡特性 | 第37-39页 |
3.2.3 分离模式切换引起壁面压力变化特性 | 第39-42页 |
3.3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脉动反压条件下隔离段内流场特性 | 第43-68页 |
4.1 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的试验研究 | 第43-51页 |
4.1.1 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特性 | 第43-47页 |
4.1.2 反压脉动振幅和频率对激波串受迫振荡的影响 | 第47-50页 |
4.1.3 壁面压力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50页 |
4.1.4 壁面压力信号的相干性分析 | 第50-51页 |
4.2 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的数值研究 | 第51-56页 |
4.2.1 振荡过程中对称型激波串形态演化历程 | 第52-54页 |
4.2.2 反压脉动振幅和频率对激波串受迫振荡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 非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的试验研究 | 第56-61页 |
4.3.1 非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特性 | 第56-59页 |
4.3.2 壁面压力信号的频谱分析 | 第59-60页 |
4.3.3 壁面压力信号的相干性分析 | 第60-61页 |
4.4 非对称型激波串受迫振荡的数值研究 | 第61-66页 |
4.4.1 振荡过程中非对称型激波串形态演化历程 | 第61-65页 |
4.4.2 反压脉动振幅、频率对激波串受迫振荡的影响 | 第65-66页 |
4.5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隔离段内激波串受迫振荡建模 | 第68-79页 |
5.1 激波串受迫振荡幅度的理论预估模型 | 第68-76页 |
5.1.1 建模问题概述 | 第68-69页 |
5.1.2 理论预估模型建立 | 第69-73页 |
5.1.3 理论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73-76页 |
5.2 推论及验证 | 第76-77页 |
5.2.1 稳态反压条件下的推论 | 第76-77页 |
5.2.2 来流马赫数的影响 | 第77页 |
5.3 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隔离段内激波串前缘探测方法 | 第79-92页 |
6.1 激波串前缘探测研究现状 | 第79-80页 |
6.2 激波串前缘探测方法比较与改进 | 第80-89页 |
6.2.1 试验设计 | 第80-81页 |
6.2.2 压比/压升探测方法 | 第81-83页 |
6.2.3 标准差探测方法 | 第83-86页 |
6.2.4 压差探测方法 | 第86-89页 |
6.3 对工程实用激波串前缘探测方法的几点思考 | 第89-90页 |
6.4 小结 | 第90-92页 |
结束语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