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面向控制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方法 | 第16-17页 |
1.2.2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 | 第17-19页 |
1.2.3 自适应控制方法 | 第19-20页 |
1.2.4 反作用控制系统 | 第20-21页 |
1.2.5 干扰观测器技术 | 第21-2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运动建模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 第24-28页 |
2.2.1 坐标系定义 | 第24-25页 |
2.2.2 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25-28页 |
2.3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运动模型 | 第28-34页 |
2.3.1 飞行器模型简介 | 第28-29页 |
2.3.2 面向控制的飞行器六自由度运动模型 | 第29-32页 |
2.3.3 气动系数模型 | 第32-33页 |
2.3.4 风场模型 | 第33-34页 |
2.3.5 参数偏差模型 | 第34页 |
2.4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气动舵和RCS的变轨段复合控制方法研究 | 第36-51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 第36-40页 |
3.2.1 数学基础 | 第36-37页 |
3.2.2 基于动态逆的反馈线性化方法 | 第37-38页 |
3.2.3 滑模控制律设计 | 第38-40页 |
3.3 飞行器变轨段控制能力分析 | 第40-42页 |
3.4 RCS控制系统设计 | 第42-45页 |
3.4.1 RCS数学模型描述 | 第42-43页 |
3.4.2 喷管指令分配方法 | 第43-44页 |
3.4.3 基于相平面法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44-45页 |
3.4.4 复合控制分配策略 | 第45页 |
3.5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3.5.1 标称条件下仿真分析 | 第45-48页 |
3.5.2 考虑参数偏差条件下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3.6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滑翔段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 第51-57页 |
4.2.1 面向控制的建模 | 第51-53页 |
4.2.2 滑模控制器设计 | 第53-54页 |
4.2.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3 参数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 第57-64页 |
4.3.1 自适应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4.3.2 自校正自适应律设计 | 第58-60页 |
4.3.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4.4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 第66-78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理论基础 | 第66-71页 |
5.2.1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模型 | 第66-67页 |
5.2.2 干扰观测器稳定性分析 | 第67-68页 |
5.2.3 补偿控制量设计 | 第68页 |
5.2.4 仿真算例分析 | 第68-71页 |
5.3 基于NDO自适应滑模控制律设计 | 第71-72页 |
5.3.1 问题引入 | 第71-72页 |
5.3.2 基于NDO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修正 | 第72页 |
5.4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5.4.1 标称条件下仿真分析 | 第72-75页 |
5.4.2 考虑参数偏差条件下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5.5 小结 | 第76-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附录 GHV气动模型 | 第87-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