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艺术评论、欣赏论文

死亡、祭祀与纪念性—陈箴、谷文达、黄永砯作品中的文化材料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引言第10-30页
    一、死亡第12-17页
    二、祭祀第17-21页
    三、纪念性第21-22页
    四、文化材料第22-25页
    五、假设第25-27页
    六、方法论第27-30页
第一章 陈箴第30-50页
    一、陵墓和寺庙第31-33页
        《南京中山陵》,20世纪70年代晚期第31-32页
        《寺庙》,1979年第32-33页
    二、折射出抑郁症的自画像第33-36页
        《黄昏之微》,1983年第33-34页
        《徐敏肖像》,1984年第34-36页
    三、静物画和静物象征第36-38页
        《青铜壶》,1983年第36-38页
    四、从出生到死亡:写实主义的代表作第38-43页
        《出生、朝圣、死者》, 1983-1984年第38-43页
    五、从死亡到气:一种重要能量的抽象唤醒第43-47页
        《轮回》,1985年第44-46页
        《浮动之气——空虚浮动的门》,1985-86年和《浮动之气——女性之门》,1985-86年第46-47页
    六、探索绘画的最终资源第47-50页
        《门槛与栅栏》, 1987年第47-50页
第二章 谷文达第50-78页
    一、从绘画到行为艺术第52-56页
        《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日、夜》,1980-1981年第52-56页
    二、早期艺术作品对中国水墨画行为艺术本质的关注第56-59页
        《口行为》,1980年(手卷绘画)第56-59页
    三、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巨大影响第59-68页
        《盲人的智慧》,1985年第59-61页
        《文明的历史》(1984年版)和《文明的历史》(1985年版),1984-1985年第61-68页
    四、西方艺术及其基督教遗产第68-78页
        《沉默的门神》,1985年第68-72页
        《遗失的王朝系列: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1984-1986年第72-78页
第三章 黄永砯第78-120页
    一、从画笔到手枪:对绘画进行“暗杀”杀死绘画第81-91页
        《喷枪勾画(喷枪系列)》,1981年第81-85页
        《会响手枪》,1986年第85-91页
    二、作者之死第91-107页
        《勒帕热(垛草)78年4月在上海展出》,1983年第91-100页
        《非表达绘画(按照随机指令创作的四幅画)》,1985年第100-107页
    三、通过祭祀仪式实现“绘画之死”第107-113页
        《解剖油画颜料》,1986年第107-113页
    四、祭祀与毁灭美学第113-120页
        《厦门达达,《事件》,1986年11月23日第113-120页
结论第120-128页
    一、死亡的含义第120-121页
    二、祭祀的含义第121-122页
    三、纪念性的含义第122-123页
    四、艺术品与纪念碑第123-128页
文献目录第128-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附录第144-145页
附件第145-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脑胶质母细胞瘤PDX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下一篇:韩国作曲家陈银淑及其小提琴协奏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