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利益、话语与制度:“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分析 | 第22-3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2-26页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2-24页 |
(二)“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24-26页 |
二、“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结构要素 | 第26-35页 |
(一)价值结构 | 第26-28页 |
(二)利益结构 | 第28-31页 |
(三)话语结构 | 第31-33页 |
(四)制度结构 | 第33-35页 |
三、价值、利益、话语和制度的作用机制 | 第35-39页 |
(一)长效机制 | 第35-36页 |
(二)短期机制 | 第36-37页 |
(三)发展机制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分析 | 第39-49页 |
一、案例概览:上海金山反PX项目事件 | 第39-40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40-47页 |
(一)价值结构:地方治理产出的错位 | 第40-42页 |
(二)利益结构: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 | 第42-44页 |
(三)话语结构:政府信任水平的下降 | 第44-46页 |
(四)制度结构:政治参与有效性不足 | 第46-47页 |
三、案例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结构紧张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思路 | 第49-54页 |
一、过程缓和机制 | 第49-51页 |
(一)第一阶段:话语回应 | 第49-50页 |
(二)第二阶段:利益承诺 | 第50页 |
(三)第三阶段:价值引导 | 第50页 |
(四)第四阶段:制度整合 | 第50-51页 |
二、源头防治路径 | 第51-54页 |
(一)央地一致的价值结构 | 第51-52页 |
(二)城乡均衡的利益结构 | 第52-53页 |
(三)官民互信的话语结构 | 第53页 |
(四)民主有效的制度结构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