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利用CRISPR-Cas9系统改善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1.1 概述第16-17页
        1.1.1 酿酒酵母钴离子耐受性的意义第16页
        1.1.2 酿酒酵母对硒、铬与钴离子耐受性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1.1.3 通过细胞保护系统研究钴离子耐受性第17页
    1.2 细胞壁第17-22页
        1.2.1 细胞壁的分子结构第18-19页
        1.2.2 细胞壁的功能第19-20页
        1.2.3 细胞壁完整性通路第20-22页
    1.3 细胞膜第22-24页
        1.3.1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第22-23页
        1.3.2 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第23-24页
    1.4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S-腺苷蛋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24-27页
        1.4.1 GSH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24-26页
        1.4.2 SAM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第26-27页
    1.5 CRISPR-Cas9系统第27-28页
        1.5.1 真核生物的基因编辑技术第27页
        1.5.2 真核生物CRISPR-Cas9系统第27-28页
        1.5.3 酿酒酵母CRISPR-Cas9系统第28页
    1.6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28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8-32页
第二章 敲除菌株和表达菌株的构建第32-52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7页
        2.2.1 质粒与菌株第32-36页
        2.2.2 引物第36页
        2.2.3 培养基第36页
        2.2.4 实验仪器第36页
        2.2.5 酿酒酵母醋酸锂化转方法第36-37页
    2.3 敲除菌株构建第37-42页
        2.3.1 CRISPR-Cas9原理图第37页
        2.3.2 sgRNA敲除质粒和HDR修复模板的构建第37-41页
        2.3.3 ERG4、ERG6、FKS2和SAM2敲除结果分析第41-42页
    2.4 表达菌株构建第42-51页
        2.4.1 Yeplac181-1701质粒构建第42-43页
        2.4.2 Yeplac181-1702,1703,1704表达质粒构建第43-47页
        2.4.3 Yeplac181-1705表达质粒构建第47-48页
        2.4.4 Yeplac181-1706,1707,1708表达质粒构建第48-51页
        2.4.5 32种表达菌株构建第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表达菌株中重组质粒的表达水平评估第52-62页
    3.1 引言第52页
    3.2 摇瓶发酵第52-54页
        3.2.1 菌株与培养基第52-53页
        3.2.2 培养方法第53-54页
    3.3 荧光显微镜检测第54-56页
        3.3.1 处理方法第54页
        3.3.2 荧光显微镜结果第54-56页
    3.4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56-57页
        3.4.1 处理方法第56页
        3.4.2 流式细胞仪结果第56-57页
    3.5 结果分析第57-60页
        3.5.1 5种菌株发酵的OD_(600nm)曲线第57-58页
        3.5.2 5种菌株中重组质粒表达水平的评估第58-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酿酒酵母钴离子的耐受性评估第62-74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摇瓶发酵第62-63页
        4.2.1 菌种与培养基第62页
        4.2.2 培养方法第62页
        4.2.3 钴离子耐受性定义第62-63页
    4.3 谷胱甘肽和S-腺苷蛋氨酸的检测方法第63-64页
        4.3.1 GSH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第63页
        4.3.2 SAM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第63-64页
    4.4 钴离子耐受性评估第64-73页
        4.4.1 原始菌株对不同浓度的钴离子耐受性第64-65页
        4.4.2 32种菌株发酵的OD_(600nm)曲线第65-66页
        4.4.3 在WT中过表达各基因第66-67页
        4.4.4 在fks2△中过表达各基因第67-68页
        4.4.5 在sam2△中过表达各基因第68-69页
        4.4.6 在erg4△&erg6△中过表达各基因第69-70页
        4.4.7 32种菌株GSH和SAM的含量第70-71页
        4.4.8 结果分析第71-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附录第82-92页
    附录一 本文构建质粒所需要的引物第82-86页
    附录二 常用的培养基及实验试剂第86-88页
    附录三 PCR扩增、酶切及连接体系第88-90页
    附录四 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96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6-97页
附件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延混沌吸引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细胞膜微囊泡多腔室结构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