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页 |
1.5 相关研究文献的学术动态 | 第14-18页 |
1.5.1 国外学者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5.2 从微观角度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索 | 第16-17页 |
1.5.4 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1 农业保险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农业保险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含义 | 第20页 |
2.1.4 政策性农业保险特征 | 第20-21页 |
2.1.5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质 | 第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农业保护理论 | 第21-22页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23页 |
2.2.4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3-25页 |
3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及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 第25-36页 |
3.1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问题 | 第25-33页 |
3.1.1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 第25-29页 |
3.1.2 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2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4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水平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6-51页 |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36-37页 |
4.2 变量选取和计量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2.2 主要解释变量 | 第37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7-39页 |
4.2.4 计量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3 基于面板聚类方法的农业生产水平决定因素分析 | 第40-45页 |
4.3.1 系统聚类方法 | 第40-41页 |
4.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4.4 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的农业生产水平决定因素分析 | 第45-51页 |
4.4.1 分位数回归方法 | 第45-46页 |
4.4.2 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4.3 稳健性检验 | 第48-51页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5.2.1 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 | 第52页 |
5.2.2 加强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 第52页 |
5.2.3 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开发农业保险新品种 | 第52-53页 |
5.2.4 建立和完善再保险制度和巨灾风险分散制度 | 第53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