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飞机空气动力学论文--进气道论文

二维/三维压缩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机理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9页
        1.2.1 不起动喘振流态研究第20-25页
        1.2.2 不起动喘振流态的控制方法研究第25-26页
        1.2.3 辅助起动/再起动控制方法研究第26-29页
    1.3 本文工作第29-32页
第二章 风洞实验系统及测试技术第32-38页
    2.1 风洞试验系统第32-34页
        2.1.1 NHW高超声速风洞第32-33页
        2.1.2 NHS超声速流动机理实验台第33-34页
    2.2 实验测试系统第34-36页
    2.3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动机理研究第38-52页
    3.1 实验模型第38-39页
    3.2 起动流态分析第39-45页
        3.2.1 亚额定、额定工况的通流与节流流态第39-43页
        3.2.2 超额定工况的通流与节流流态分析第43-45页
    3.3 喘振流态对比分析第45-48页
        3.3.1 亚额定、额定工况的喘振流态第45-46页
        3.3.2 超额定工况的喘振流态第46-48页
    3.4 不同状态的振荡机理对比分析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高超声速侧压式进气道不起动流动机理研究第52-68页
    4.1 实验模型第52-53页
    4.2 起动流态分析第53-55页
    4.3 喘振流态研究第55-67页
        4.3.1 喘振的基本过程及特性分析第55-61页
        4.3.2 喘振中扰动波的传播速度分析第61-64页
        4.3.3 喘振周期中的二次谐振现象分析第64-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内转式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动机理研究第68-84页
    5.1 实验模型第68-70页
    5.2 起动/再起动流态分析第70-71页
    5.3 下游壅塞导致的不起动振荡流态分析第71-80页
        5.3.1 低堵塞度下进气道的喘振特性分析第73-79页
        5.3.2 高堵塞度下进气道的喘振特性分析第79-80页
    5.4 攻角变化对不起动喘振特性的影响第80-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高超声速进气道喘振频率的预测第84-94页
    6.1 高超声速进气道喘振频率预测方法的构建第84-89页
        6.1.1 腔体内高压气体积蓄阶段持续时间的理论分析第84-87页
        6.1.2 口外波系运动阶段持续时间的理论分析第87-89页
    6.2 高超声速进气道喘振频率预测方法的系数标定和校验第89-92页
        6.2.1 腔体内高压气体积蓄阶段的系数标定第89-91页
        6.2.2 口外波系运动阶段时间的系数标定第91-92页
        6.2.3 喘振频率预测公式的校验第92页
    6.3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七章 高超声速进气道的不起动控制方法研究第94-114页
    7.1 基于滑动多缝板的机械式不起动控制方法研究第94-104页
        7.1.1 控制概念介绍第94页
        7.1.2 实验模型介绍第94-97页
        7.1.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7-104页
    7.2 基于高压气体注射的气动式不起动控制方法研究第104-113页
        7.2.1 控制概念介绍第104-105页
        7.2.2 实验模型介绍第105-106页
        7.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6-113页
    7.3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8.1 结论第114-115页
    8.2 创新点第115-116页
    8.3 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扇翼空气动力特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无网格算法的研究及其在火焰筒结构应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