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温室论文--温室结构与性能论文

日光温室复合相变保温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相变储能材料概述第12-18页
        1.2.1 相变储能材料的分类及特点第12-13页
            1.2.1.1 按相变温度分第12页
            1.2.1.2 按化学成分分第12页
            1.2.1.3 按相变形式分第12-13页
        1.2.2 相变储能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1.2.3 相变储能材料的传热分析第14-18页
            1.2.3.1 相变传热模型第15-16页
            1.2.3.2 相变传热模型的求解方法第16-17页
            1.2.3.3 相变传热数值模拟法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室中的应用进展第18-20页
        1.3.1 无机水合盐类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室中的应用第18-19页
        1.3.2 石蜡类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室中的应用第19页
        1.3.3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室中的应用第19-20页
        1.3.4 相变材料数值模拟在温室中的应用第20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页
        1.4.3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第23-41页
    2.1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概述第23-24页
        2.1.1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概念第23页
        2.1.2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3-24页
            2.1.2.1 多孔吸附法第23-24页
            2.1.2.2 熔融共混法第24页
            2.1.2.3 微胶囊法第24页
            2.1.2.4 溶胶凝胶法第24页
    2.2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原材料的选择第24-27页
        2.2.1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择第24-26页
            2.2.1.1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取原则第24-25页
            2.2.1.2 相变储能材料的选取第25-26页
        2.2.2 载体材料的选择第26-27页
    2.3 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27-39页
        2.3.1 实验原材料第27-28页
        2.3.2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28-32页
            2.3.2.1 实验内容第28页
            2.3.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8-29页
            2.3.2.3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3.3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2.3.3.1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渗出性分析第32-34页
            2.3.3.2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DSC分析第34-35页
            2.3.3.3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SEM分析第35-36页
            2.3.3.4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吸水率分析第36-38页
            2.3.3.5 复合定形相变材料耐久性分析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第41-65页
    3.1 保温砂浆概述第41-43页
        3.1.1 保温砂浆的概念及类型第41-42页
        3.1.2 保温砂浆的组成及作用第42-43页
    3.2 石膏基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配比分析第43-57页
        3.2.1 实验材料第43-45页
        3.2.2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45-51页
            3.2.2.1 实验内容第45页
            3.2.2.2 实验仪器第45-47页
            3.2.2.3 实验方法第47-51页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7页
            3.2.3.1 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定形相变材料与脱硫石膏的配比第51-52页
            3.2.3.2 柠檬酸掺入量对脱硫石膏凝结时间的影响第52-53页
            3.2.3.3 乳胶粉掺入量对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53-55页
            3.2.3.4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掺入量对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3.2.3.5 聚丙烯纤维掺入量对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3.3 石膏基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制备及性能分析第57-63页
        3.3.1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57-60页
            3.3.1.1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制备第57页
            3.3.1.2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干密度、抗压强度的测定第57-58页
            3.3.1.3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的DSC分析第58页
            3.3.1.4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软化系数的测定第58页
            3.3.1.5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导热系数的测定第58-59页
            3.3.1.6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比热容的测定第59页
            3.3.1.7 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蓄热系数的测定第59-60页
        3.3.2 性能测试结果第60-63页
            3.3.2.1 干密度、抗压强度第60页
            3.3.2.2 DSC分析第60-61页
            3.3.2.3 软化系数第61-62页
            3.2.2.4 导热系数、比热容、蓄热系数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基于ANSYS有限元分析的复合相变蓄热保温墙体传热性能的模拟研究第65-90页
    4.1 ANSYS软件概述第65-67页
    4.2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模型的建立第67-69页
        4.2.1 基本假设第67页
        4.2.2 模型建立第67-69页
    4.3 相变蓄热墙体传热模型的ANSYS数值模拟第69-88页
        4.3.1 参数确定第69-70页
        4.3.2 网格划分第70页
        4.3.3 复合相变保温墙体保温效果的模拟研究第70-79页
            4.3.3.1 物理模型建立第70-71页
            4.3.3.2 初始条件及加施荷载第71页
            4.3.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1-79页
        4.3.4 复合相变保温墙体相变传热的模拟研究第79-88页
            4.3.4.1 模型建立第79页
            4.3.4.2 初始条件及加施荷载第79-80页
            4.3.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80-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石膏基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储能保温砂浆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效果第90-105页
    5.1 概述第90-91页
    5.2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91-95页
        5.2.1 实验内容第91页
        5.2.2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第91-92页
            5.2.2.1 实验材料第91页
            5.2.2.2 实验仪器设备第91-92页
        5.2.3 实验方法第92-95页
            5.2.3.1 测试温室的改造第92-94页
            5.2.3.2 温室内外光、热测点的布置第94页
            5.2.3.3 植物生长情况监测第94-9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5-103页
        5.3.1 相变蓄热温室的调温效果第95-99页
            5.3.1.1 冬季典型天气日温室内、外温度变化第95-97页
            5.3.1.2 冬季温室室内日最低气温变化第97-98页
            5.3.1.3 夏季典型天气温室内气温变化第98-99页
        5.3.2 相变蓄热温室的调光效果第99-101页
            5.3.2.1 冬季晴天情况下温室内外光照变化第99-100页
            5.3.2.2 冬季多云天气情况下温室内光照变化第100-101页
        5.3.3 相变蓄热温室与对照温室黄瓜生长状况对比第101-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6.1 结论第105-107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07页
    6.3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Abstract第117-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硒对谷子生理特性、硒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欧李果实糖积累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