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互联网+”下中国国家竞争力理论分析与构建

论文创新点第5-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1 绪论第16-28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6-20页
        1.1.1 现实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问题第17-20页
    1.2 研究意义与内容第20-23页
        1.2.1 学术价值第20-21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21页
        1.2.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1-23页
    1.3 研究方法与结技术路线第23-25页
        1.3.1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5-28页
        1.4.1 论文的创新点第25-26页
        1.4.2 论文的研究不足第26-28页
2 理论回溯第28-48页
    2.1 “互联网+”行动的战略内涵分析第28-34页
        2.1.1 “互联网+”概念与内涵第28-31页
        2.1.2 “互联网+”行动的战略意义第31-34页
    2.2 互联网与企业的研究回溯第34-38页
        2.2.1 互联网与企业活动研究第34-36页
        2.2.2 互联网与企业竞争力研究第36-37页
        2.2.3 互联网与企业研究述评第37-38页
    2.3 互联网与产业的研究回溯第38-42页
        2.3.1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研究第38-41页
        2.3.2 互联网与新兴产业研究第41-42页
        2.3.3 互联网与产业研究述评第42页
    2.4 互联网与国家研究综述第42-46页
        2.4.1 互联网与经济影响的国外研究第42-44页
        2.4.2 互联网与经济影响的国内研究第44-45页
        2.4.3 互联网与经济研究述评第45-46页
    2.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3 “互联网+”下国家竞争力理论分析第48-82页
    3.1 国家竞争力的理论基础第51-56页
        3.1.1 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第51-52页
        3.1.2 国家竞争优势内涵第52-54页
        3.1.3 钻石模型的相关研究第54-56页
    3.2 美国信息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第56-67页
        3.2.1 商业时代(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第57-58页
        3.2.2 工业时代(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10年)第58-61页
        3.2.3 信息时代(20世纪中期至今)第61-65页
        3.2.4 美国信息发展历程的基本分析第65-67页
    3.3 美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诞生与发展第67-79页
        3.3.1 美国信息化历程的编码分析第68-72页
        3.3.2 美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内生力量分析第72-74页
        3.3.3 美国国家竞争优势的外生力量分析第74-75页
        3.3.4 美国信息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分析第75-78页
        3.3.5 “互联网+”背景下力量的关系影响第78-79页
    3.4 小结第79-82页
        3.4.1. 主要结论第79-80页
        3.4.2. 建议第80-82页
4 “互联网+”下中国国家竞争力研究框架构建第82-104页
    4.1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第82-88页
    4.2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阶段性的划分第88-93页
        4.2.1 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性的划分回顾第88-91页
        4.2.2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分析第91-93页
    4.3 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发展阶段(1986-2015)第93-97页
    4.4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框架构建第97-102页
    4.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5 实证分析第104-125页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04-109页
        5.1.1 互联网发展程度的测量第104-105页
        5.1.2 互联网在企业层面的应用研究第105-106页
        5.1.3 互联网在行业层面的应用研究第106-107页
        5.1.4 互联网在地区层面影响研究第107-109页
    5.2 研究方法第109-111页
        5.2.1 数据来源第109页
        5.2.2 企业层面的变量第109-110页
        5.2.3 产业层面的变量第110页
        5.2.4 地区层面的变量第110-111页
        5.2.5 研究模型第111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111-123页
        5.3.1 相关性分析第111-115页
        5.3.2 计量结果分析第115-119页
        5.3.3 行业的异质性分析第119-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6 “互联网+”行动的融合过程与机制研究第125-142页
    6.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第126-128页
    6.2 研究方案设计与数据来源第128-129页
        6.2.1 研究方法第128页
        6.2.2 案例选取第128-129页
        6.2.3 数据来源第129页
    6.3 案例描述第129-136页
        6.3.1 淘宝网第130-131页
        6.3.2 京东第131-133页
        6.3.3 发展路径比较第133-136页
    6.4 案例研究发现第136-141页
        6.4.1 中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诞生与发展第136-139页
        6.4.2 中国企业的互联网融合形成机制第139-141页
    6.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2-147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2-144页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第144-145页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2页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第162-163页
后记第163-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在复杂疾病关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张謇与南通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