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

CRH3车体粘接强度测试工作车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工程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粘接技术介绍第12-13页
        1.2.2 工作车应用第13-15页
    1.3 软件应用第15-16页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车窗粘接强度试验工作车方案设计及分析第17-25页
    2.1 概述第17页
    2.2 工作车方案设计第17-18页
        2.2.1 电动丝杠传动方案第17-18页
        2.2.2 链轮链条传动方案第18页
        2.2.3 滚珠丝杠副传动方案第18页
    2.3 工作车方案比较第18-19页
    2.4 工作车整体模型第19-20页
    2.5 材料属性第20-21页
    2.6 工作车有限元模型第21-24页
        2.6.1 有限元求解方法第21页
        2.6.2 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第21-22页
        2.6.3 约束条件设置第22页
        2.6.4 车窗粘接强度试验载荷确定第22-23页
        2.6.5 工作车整体网格模型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工作车受力分析第25-33页
    3.1 概述第25-26页
    3.2 工作车载荷确定第26-27页
    3.3 升降模态工作车强度、刚度分析第27-30页
    3.4 检测模态工作车强度、刚度分析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工作车稳定性分析第33-39页
    4.1 稳定性分析概述第33页
    4.2 稳定性理论基础第33页
    4.3 ANSYS屈曲分析第33-35页
    4.4 工作车整体屈曲分析第35-38页
        4.4.1 升降模态屈曲分析第35-37页
        4.4.2 检测模态屈曲分析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重要组件接触分析第39-47页
    5.1 概述第39页
    5.2 接触理论第39-40页
        5.2.1 接触问题分类和算法第39-40页
        5.2.2 面—面接触分析关键技术第40页
    5.3 接触对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0-41页
    5.4 建立有限元接触模型第41-43页
        5.4.1 导轨滑块有限元接触模型建立第41-42页
        5.4.2 滚珠丝杠副有限元接触模型建立第42-43页
    5.5 接触应力理论计算第43-44页
    5.6 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工作车轮轴及转向结构设计第47-56页
    6.1 概述第47页
    6.2 轮轴、轮毂轴承设计及校核第47-50页
        6.2.1 轮轴设计及校核第47-50页
        6.2.2 轮毂轴承选型第50页
    6.3 工作车底盘转向系统结构设计第50-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七章 车窗粘接强度检测系统设计第56-60页
    7.1 概述第56页
    7.2 液压检测系统结构特点第56-59页
        7.2.1 液压动作器结构第56-57页
        7.2.2 试验系统结构特点第57-58页
        7.2.3 电气控制系统介绍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A 实验工作车示意图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52226X2-2RZ型滚动轴承密封罩压装的热力耦合分析
下一篇:基于BDS/INS组合的列车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