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机械元素在二十世纪西方艺术中流变--以图像·雕塑为中心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6-8页 |
| 1.1 选题缘由 | 第6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6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6-7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2. 概念界定与背景 | 第8-10页 |
| 2.1 艺术形式中机械元素的概念 | 第8页 |
| 2.2 艺术形式中机械元素产生的工业背景 | 第8页 |
| 2.3 在二十世纪工业西方艺术的发展分期 | 第8-10页 |
| 3. 二战前西方艺术对于机械元素的表现 | 第10-18页 |
| 3.1 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中的机械元素 | 第10-12页 |
| 3.2 达达艺术中的机械图像 | 第12-16页 |
| 3.3 构成主义影响下机械元素的变革 | 第16-18页 |
| 4. 二战后西方艺术对于机械元素的表现 | 第18-23页 |
| 4.1 波普艺术家对机械元素的再现 | 第18-20页 |
| 4.2 极简主义雕塑与机械美学 | 第20-22页 |
| 4.3 其他雕塑艺术中的机械元素实践 | 第22-23页 |
| 5. 机械元素在二十世纪西方艺术中的演变特征 | 第23-25页 |
| 5.1 机械元素在材质、结构等层面的多重变换 | 第23页 |
| 5.2 从单一的机械符号到机械艺术语言的转变 | 第23-24页 |
| 5.3 “机械”作为创作情怀与批判符号 | 第24-25页 |
| 6. 机械元素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 第25-30页 |
| 6.1 机械元素语言符号在本人创作中应用 | 第25-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附件 | 第34-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