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黄土的性质 | 第10-15页 |
1.2.2 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 | 第15-16页 |
1.2.3 多重孔隙介质的水土特征曲线 | 第16页 |
1.2.4 多重孔隙介质的非饱和渗透系数 | 第16-18页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van Genuchten水土特征曲线模型参数意义 | 第20-30页 |
2.1 van Genuchten模型概述 | 第20-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样品 | 第21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3 实测的水土特征曲线及其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3.1 实测的水土特征曲线 | 第22-23页 |
2.3.2 水土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2.4 VG模型中的参数α | 第24-27页 |
2.4.1 参数α的几何学特征及其与进气值h_a的关系 | 第24-26页 |
2.4.2 参数α与拐点处负压h_i的关系 | 第26-27页 |
2.5 van Genuchten模型中的参数m和n | 第27-30页 |
2.5.1 参数m和n的几何学特征 | 第27页 |
2.5.2 参数m和n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2.5.3 van Genuchten模型m与BC模型λ的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含虫孔黄土的水土特征曲线 | 第30-48页 |
3.1 试验方法 | 第30-37页 |
3.1.1 样品来源 | 第30-34页 |
3.1.2 悬持水柱法的改进 | 第34-35页 |
3.1.3 试验原理 | 第35-37页 |
3.2 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3.3 含虫孔原状黄土SWCC的数学模型 | 第39-45页 |
3.3.1 常用的SWCC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3.3.2 含虫孔黄土的SWCC的数学模型 | 第40-45页 |
3.4 含虫孔原状黄土的孔隙分布 | 第45-48页 |
3.4.1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3.4.2 孔隙特征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含虫孔黄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 | 第48-54页 |
4.1 非饱和渗透系数的数学模型 | 第48-51页 |
4.1.1 Mualem模型简介 | 第48-50页 |
4.1.2 van Genuchten非饱和渗透系数模型 | 第50-51页 |
4.2 含虫孔原状黄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估算 | 第51-54页 |
第五章 含虫孔黄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分布特征及各向异性 | 第54-63页 |
5.1 研究区概况 | 第54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54-57页 |
5.2.1 浅部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测量 | 第54-56页 |
5.2.2 深部黄土饱和渗透系数的测定 | 第56-57页 |
5.3 饱和渗透系数及其各向异性 | 第57-58页 |
5.4 饱和渗透系数的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5.5 孔隙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建议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