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 | 第14-16页 |
1.1.2 学生公寓处在重大变革中 | 第16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选题来源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3 选题来源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研究对象及主要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1.4.2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 第22-24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国内外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发展及现状 | 第26-38页 |
2.1 国外高校学生公寓发展及现状 | 第26-29页 |
2.1.1 国外高校学生公寓发展 | 第26-27页 |
2.1.2 国外高校学生公寓的特点 | 第27-29页 |
2.2 我国高校学生公寓发展及现状 | 第29-33页 |
2.2.1 高校扩招前 | 第29-31页 |
2.2.2 高校扩招后 | 第31-32页 |
2.2.3 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的现状及特点 | 第32-33页 |
2.3 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的不足 | 第33-34页 |
2.3.1 空间形式相对单调 | 第33-34页 |
2.3.2 人性化考虑不足 | 第34页 |
2.3.3 建设标准仍较低 | 第34页 |
2.4 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的发展趋势 | 第34-37页 |
2.4.1 学生生活区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2.4.2 学生公寓的发展趋势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西安地区典型高校学生公寓调研与分析 | 第38-74页 |
3.1 西安地区高校学生公寓发展概述 | 第38-40页 |
3.1.1 西安地区高校发展 | 第38页 |
3.1.2 西安地区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与发展 | 第38-40页 |
3.2 选取调研对象 | 第40-41页 |
3.3 典型高校学生公寓调研 | 第41-67页 |
3.3.1 案例一——西安邮电大学长智学生公寓1号楼 | 第41-45页 |
3.3.2 案例二——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朝晖园9号公寓 | 第45-50页 |
3.3.3 案例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竹园公寓、海棠公寓 | 第50-55页 |
3.3.4 案例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南山书院8号公寓楼 | 第55-59页 |
3.3.5 案例五——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星天苑C座 | 第59-63页 |
3.3.6 案例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部研究生公寓 | 第63-67页 |
3.4 调研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3.4.1 认同度统计 | 第67-70页 |
3.4.2 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70-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四章 高校学生生活区及生活组团的规划与设计 | 第74-86页 |
4.1 高校学生生活区定义 | 第74页 |
4.2 学生生活区的规划 | 第74-79页 |
4.2.1 学生生活区的主要构成要素 | 第74页 |
4.2.2 影响西安地区高校学生生活区规划的因素 | 第74-77页 |
4.2.3 规划原则及理念 | 第77-79页 |
4.3 学生生活组团的设计 | 第79-85页 |
4.3.1 学生生活组团模式 | 第79-82页 |
4.3.2 配套设施的规划整合 | 第82页 |
4.3.3 室外空间设计 | 第82-84页 |
4.3.4 道路 | 第84-8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高校学生公寓单体设计方法 | 第86-110页 |
5.1 概述 | 第86-87页 |
5.2 影响高校学生公寓设计的因素 | 第87-89页 |
5.2.1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 第87-88页 |
5.2.2 经济情况 | 第88页 |
5.2.3 高校学生的需求 | 第88-89页 |
5.2.4 学校规模及建设用地条件 | 第89页 |
5.3 高校学生公寓基本类型 | 第89-91页 |
5.3.1 长廊式 | 第89-90页 |
5.3.2 短廊式 | 第90页 |
5.3.3 单元式 | 第90-91页 |
5.3.4 高层学生公寓 | 第91页 |
5.4 标准层设计 | 第91-93页 |
5.4.1 平面形式 | 第91页 |
5.4.2 影响因素 | 第91-92页 |
5.4.3 设计原则 | 第92-93页 |
5.5 寝室设计 | 第93-100页 |
5.5.1 尺度 | 第93-94页 |
5.5.2 室内布局形式 | 第94-96页 |
5.5.3 阳台 | 第96-97页 |
5.5.4 卫生间 | 第97-98页 |
5.5.5 平面形式及优化 | 第98-100页 |
5.6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第100-102页 |
5.6.1 公共活动空间的分类 | 第100-101页 |
5.6.2 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 | 第101-102页 |
5.7 空间组织及交通流线 | 第102-104页 |
5.7.1 空间组织 | 第103页 |
5.7.2 交通流线 | 第103-104页 |
5.8 交往空间及辅助空间的设计 | 第104-106页 |
5.8.1 交往空间的设计 | 第104页 |
5.8.2 辅助空间的设计 | 第104-106页 |
5.9 外立面 | 第106-107页 |
5.9.1 外立面设计原则 | 第106-107页 |
5.9.2 立面设计方法 | 第107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附录一 | 第116-118页 |
附录二 | 第118-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