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 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分析 | 第24-39页 |
2.1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的组成 | 第24-25页 |
2.2 无源可计算RFID标签的分类 | 第25-28页 |
2.2.1 软件定义的无源可计算RFID标签 | 第25-27页 |
2.2.2 基于芯片的无源可计算RFID标签 | 第27-28页 |
2.3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28-38页 |
2.3.1 下行链路 | 第28-30页 |
2.3.2 上行链路 | 第30-32页 |
2.3.3 通信流程 | 第32-36页 |
2.3.4 链路时序 | 第36-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实时固件执行控制 | 第39-62页 |
3.1 引言 | 第39-43页 |
3.2 实时固件执行控制机制 | 第43-53页 |
3.2.1 固件预存储方案 | 第43-44页 |
3.2.2 控制信息编码 | 第44-46页 |
3.2.3 基于Bootstrap的固件执行控制 | 第46-49页 |
3.2.4 标签工作模式转换 | 第49-52页 |
3.2.5 标签ID动态变化问题 | 第52-53页 |
3.3 性能评估 | 第53-61页 |
3.3.1 系统原型 | 第53-54页 |
3.3.2 固件控制的时间开销 | 第54-56页 |
3.3.3 固件控制的能量开销 | 第56-59页 |
3.3.4 盘存距离对控制成功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可靠无线重编程 | 第62-86页 |
4.1 引言 | 第62-64页 |
4.2 可靠无线重编程系统 | 第64-72页 |
4.2.1 固件切分方法 | 第64-65页 |
4.2.2 通信接口设计 | 第65-68页 |
4.2.3 存储管理 | 第68-70页 |
4.2.4 能量管理 | 第70-72页 |
4.3 错误检测与修正 | 第72-77页 |
4.3.1 错误产生的原因 | 第72-74页 |
4.3.2 基于Bitmap的错误检测与修正 | 第74-77页 |
4.4 性能评估 | 第77-85页 |
4.4.1 系统原型 | 第77-79页 |
4.4.2 无线重编程时间开销 | 第79-81页 |
4.4.3 无线重编程能量开销 | 第81-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隐私保护访问控制 | 第86-101页 |
5.1 引言 | 第86-88页 |
5.2 Gen2v2标准安全架构 | 第88-89页 |
5.3 兼容Gen2v2标准的隐私保护访问控制协议 | 第89-93页 |
5.3.1 设计目标 | 第89页 |
5.3.2 协议描述 | 第89-93页 |
5.4 无源可计算RFID系统中的实现 | 第93-95页 |
5.5 协议性能评估 | 第95-100页 |
5.5.1 协议安全性分析 | 第95-98页 |
5.5.2 安全性比较 | 第98页 |
5.5.3 执行效率比较 | 第98-10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1-102页 |
6.2 后续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