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爆发事件和日冕加热中磁拓扑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46页 |
1.1 太阳的观测历史 | 第19-24页 |
1.2 太阳的磁场 | 第24-40页 |
1.2.1 太阳磁场测量 | 第24页 |
1.2.2 磁场方位角的180°不确定性 | 第24-27页 |
1.2.3 日冕磁场模型 | 第27-40页 |
1.3 观测数据 | 第40-44页 |
1.3.1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 | 第40-42页 |
1.3.2 拉马第太阳高能光谱成像仪 | 第42-43页 |
1.3.3 日出卫星 | 第43-44页 |
1.4 总结 | 第44-46页 |
第二章 磁场拓扑理论 | 第46-74页 |
2.1 磁场连接性 | 第46-60页 |
2.1.1 磁零点 | 第50-54页 |
2.1.2 庞加莱指标 | 第54页 |
2.1.3 分界层与分界线 | 第54-56页 |
2.1.4 磁荷拓扑法 | 第56-59页 |
2.1.5 准分界层 | 第59-60页 |
2.2 磁场螺度 | 第60-74页 |
2.2.1 相对磁螺度的定义 | 第65-67页 |
2.2.2 磁螺度的计算 | 第67-74页 |
第三章 不稳定性与爆发性事件 | 第74-94页 |
3.1 磁流体不稳定性 | 第74-78页 |
3.2 灾变机制 | 第78-80页 |
3.3 缰绳断裂模型 | 第80-82页 |
3.4 磁爆裂模型 | 第82-85页 |
3.5 太阳耀斑的观测与模型 | 第85-94页 |
第四章 环形耀斑辐射特征与磁拓扑的研究 | 第94-110页 |
4.1 耀斑的多波段观测 | 第94-100页 |
4.1.1 CaⅡH谱线的观测 | 第94-98页 |
4.1.2 极紫外观测 | 第98-99页 |
4.1.3 硬X射线观测 | 第99-100页 |
4.2 耀斑的磁场拓扑 | 第100-106页 |
4.2.1 磁场重构 | 第100-101页 |
4.2.2 磁场拓扑分析 | 第101-106页 |
4.3 讨论与总结 | 第106-110页 |
第五章 与多次耀斑活动相关联的磁绳拓扑的定量计算 | 第110-136页 |
5.1 观测 | 第110-115页 |
5.1.1 极紫外观测 | 第110-111页 |
5.1.2 磁场的观测 | 第111-115页 |
5.2 磁场数据分析 | 第115-129页 |
5.2.1 磁能与磁螺度 | 第115-117页 |
5.2.2 日冕磁场重构 | 第117-120页 |
5.2.3 磁绳的准分界层结构 | 第120-122页 |
5.2.4 磁场的衰减因子 | 第122-123页 |
5.2.5 磁绳缠绕数 | 第123-127页 |
5.2.6 磁绳的磁螺度 | 第127-129页 |
5.3 讨论与总结 | 第129-136页 |
5.3.1 磁绳的准分界层的变化 | 第129-131页 |
5.3.2 磁绳的触发机制 | 第131-132页 |
5.3.3 磁螺度注入与磁绳磁螺度 | 第132-133页 |
5.3.4 磁绳缠绕数在耀斑期间的衰减 | 第133-134页 |
5.3.5 总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日冕加热的研究 | 第136-148页 |
6.1 能量的释放 | 第136-137页 |
6.2 非理想速度的测量 | 第137-140页 |
6.3 日冕模型的构建 | 第140-142页 |
6.4 观测实例的应用 | 第142-145页 |
6.5 讨论与总结 | 第145-14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8-152页 |
7.1 总结 | 第148-149页 |
7.2 展望 | 第149-152页 |
附录A 流体静力学冕环 | 第152-156页 |
附录B 日冕磁场可加自螺度的计算 | 第156-160页 |
附录C 不动点理论的推广 | 第160-164页 |
C.1 不动点理论 | 第160-162页 |
C.2 推广与应用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 第184-18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的学术交流 | 第186-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