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天文学论文--太阳系论文--太阳物理学论文--太阳观测论文

太阳低层大气活动的光谱分析和辐射动力学模拟

中文摘要第4-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附件第18-1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9-35页
    1.1 太阳与太阳大气第19-25页
        1.1.1 太阳观测简史第19-20页
        1.1.2 太阳大气第20-24页
        1.1.3 低层大气活动第24-25页
    1.2 埃勒曼炸弹第25-31页
        1.2.1 形态特征第26-27页
        1.2.2 低层大气温度结构第27-28页
        1.2.3 磁场结构第28-29页
        1.2.4 与其他太阳活动的联系第29-31页
    1.3 微耀斑第31-33页
        1.3.1 低层大气温度结构第31-32页
        1.3.2 磁重联与物质流动第32-33页
    1.4 太阳活动对光球谱线的影响第33-34页
    1.5 总结第34-35页
第二章 观测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第35-41页
    2.1 古迪太阳望远镜(GST)及其数据第35-36页
        2.1.1 快速成像太阳光谱仪(FISS)第35页
        2.1.2 近红外成像分光偏振仪(NIRIS)第35-36页
    2.2 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及其数据第36-37页
        2.2.1 大气成像组件(AIA)第36页
        2.2.2 日震与磁成像仪(HMI)第36-37页
    2.3 界面层成像光谱仪(IRIS)及其数据第37-38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介绍第38-41页
        2.4.1 GST数据预处理第38-39页
        2.4.2 HMI矢量磁图的外推第39-41页
第三章 辐射动力学模拟及计算程序(RADYN)简介第41-49页
    3.1 基本方程第41-42页
    3.2 加热函数第42-44页
        3.2.1 非热电子束加热第42-44页
        3.2.2 局地加热函数第44页
    3.3 辐射转移第44-46页
        3.3.1 光学厚谱线第44页
        3.3.2 光学薄谱线第44-46页
        3.3.3 背景不透明度第46页
    3.4 初始大气模型第46页
    3.5 并行计算效率第46-49页
第四章 部分频率再分配下的谱线计算程序(RH 1.5D)简介第49-55页
    4.1 基本解法第49-50页
    4.2 逐列计算第50页
    4.3 优化收敛第50-52页
        4.3.1 初始解第51页
        4.3.2 网格优化第51页
        4.3.3 碰撞-辐射交换第51页
        4.3.4 PRD-CRD交换第51-52页
    4.4 并行计算效率第52-55页
第五章 埃勒曼炸弹的色球谱线响应与双层云模型拟合第55-69页
    5.1 观测第55-57页
    5.2 初步光谱分析第57-61页
        5.2.1 Hα与CaⅡ 8542 ?谱线第57-60页
        5.2.2 TiⅡ谱线第60-61页
    5.3 双层云模型拟合第61-65页
        5.3.1 双层云模型第61-62页
        5.3.2 拟合参数的预处理第62-64页
        5.3.3 拟合结果第64-65页
    5.4 讨论与总结第65-69页
第六章 埃勒曼炸弹的紫外谱线响应第69-81页
    6.1 观测第69-76页
        6.1.1 图像观测第69-73页
        6.1.2 光谱观测第73-76页
    6.2 数据分析第76-79页
        6.2.1 双层云模型第76-77页
        6.2.2 拟合结果第77-79页
    6.3 讨论与总结第79-81页
第七章 埃勒曼炸弹的辐射动力学模拟第81-95页
    7.1 模拟方法第81-83页
    7.2 模拟结果第83-90页
        7.2.1 非热模型第83-88页
        7.2.2 热模型第88-90页
    7.3 讨论第90-92页
        7.3.1 非热模型与热模型的比较第90-91页
        7.3.2 模拟与观测的比较第91-92页
    7.4 总结第92-95页
第八章 微耀斑双向流的观测——色球磁重联的证据第95-105页
    8.1 观测第95-97页
    8.2 光谱分析结果第97-102页
        8.2.1 耀斑区域的光谱分析第97-100页
        8.2.2 谱线不对称性的成因第100-102页
        8.2.3 磁场外推第102页
    8.3 讨论与总结第102-105页
第九章 光球谱线在耀斑爆发时的响应第105-115页
    9.1 模拟方法第105-106页
    9.2 模拟结果第106-112页
        9.2.1 宁静太阳大气第106-109页
        9.2.2 黑子半影大气第109页
        9.2.3 偏振光谱第109-112页
    9.3 讨论与总结第112-115页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9页
    10.1 总结第115-116页
    10.2 展望第116-119页
附图第119-121页
附录A 非局部热动平衡下线吸收系数的计算第121-125页
    A.1 基本方程第121-122页
    A.2 求解方法第122-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9页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阳爆发事件和日冕加热中磁拓扑的研究
下一篇:伽玛射线暴中的能量注入过程及相关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