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控制思路 | 第17-35页 |
2.1 真空助力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7-20页 |
2.1.1 真空助力器结构 | 第17-18页 |
2.1.2 真空助力器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2 真空助力器助力特性曲线 | 第20-24页 |
2.2.1 助力特性曲线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2 助力曲线的形成 | 第21-23页 |
2.2.3 迟滞现象 | 第23-24页 |
2.3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结构 | 第24-29页 |
2.3.1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整体结构 | 第25-26页 |
2.3.2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传动装置 | 第26-28页 |
2.3.3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助力耦合装置 | 第28-29页 |
2.4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控制算法概述 | 第29-33页 |
2.4.1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控制思路 | 第30-32页 |
2.4.2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控制算法框架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基础助力算法 | 第35-47页 |
3.1 ΔS对橡胶反作用盘变形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橡胶反作用盘 | 第36-43页 |
3.2.1 橡胶反作用盘对助力特性曲线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橡胶反作用盘特性 | 第37-39页 |
3.2.3 主副面位移差的变化对助力特性曲线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 基础助力算法 | 第43-45页 |
3.3.1 ΔS对助力特性曲线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目标ΔS设计 | 第44-45页 |
3.3.3 基础助力算法结构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 | 第47-83页 |
4.1 矢量控制的产生 | 第47-49页 |
4.2 转子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 第49-55页 |
4.3 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 第55-68页 |
4.3.1 逆变器控制的目的 | 第55-56页 |
4.3.2 两种调制技术对比 | 第56-57页 |
4.3.3 空间矢量调制的原理 | 第57-61页 |
4.3.4 SVPWM算法的实现 | 第61-65页 |
4.3.5 SVPWM算法建模与仿真 | 第65-68页 |
4.4 矢量控制 | 第68-71页 |
4.4.1 矢量控制的推导 | 第68-70页 |
4.4.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 | 第70-71页 |
4.5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算法 | 第71-80页 |
4.5.1 弱磁控制的原因 | 第71-72页 |
4.5.2 恒转矩弱磁和最大输出功率弱磁 | 第72-77页 |
4.5.3 弱磁过程电流矢量运动轨迹 | 第77页 |
4.5.4 无模型弱磁控制算法 | 第77-78页 |
4.5.5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算法建模与仿真 | 第78-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5章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控制算法验证 | 第83-93页 |
5.1 电子机械助力制动器试验台架 | 第83-87页 |
5.1.1 试验台架总体布置 | 第83-85页 |
5.1.2 试验台架控制系统软硬件 | 第85-87页 |
5.2 实验验证 | 第87-90页 |
5.2.1 永磁同步电机算法验证 | 第87-88页 |
5.2.2 基础助力算法验证 | 第88-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93-9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