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文献回顾 | 第18-22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1.5 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1.6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6.4 质量控制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广州市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 第28-36页 |
2.1 对象与方法 | 第28-30页 |
2.1.1 调查对象 | 第28页 |
2.1.2 研究工具 | 第28-30页 |
2.1.3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2.1.4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2.2 结果 | 第30-34页 |
2.2.1 一般资料 | 第30-31页 |
2.2.2 小学生生活质量、生死态度、死亡概念及各维度水平 | 第31-32页 |
2.2.3 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2页 |
2.2.4 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 第32-34页 |
2.3 讨论 | 第34-35页 |
2.3.1 小学生死亡概念认知良好,但生死态度处于中等水平 | 第34页 |
2.3.2 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生死态度有关,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 | 第36-46页 |
3.1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 | 第36-41页 |
3.2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评价 | 第41-44页 |
3.2.1 专家基本资料情况 | 第41页 |
3.2.2 专家对生命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3.2.3 专家对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评价 | 第42-43页 |
3.2.4 生命教育课程的负性影响评价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 | 第46-51页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46页 |
4.2 统计学方法 | 第46页 |
4.3 结果 | 第46-50页 |
4.3.1 小学生家长基本资料情况 | 第46-47页 |
4.3.2 小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需求 | 第47-48页 |
4.3.3 小学生家长对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态度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 第51-68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51-52页 |
5.2 干预方法 | 第52-53页 |
5.2.1 施教人员的培训 | 第52页 |
5.2.2 干预措施 | 第52页 |
5.2.3 效果评价 | 第52-53页 |
5.2.3.1 量性评价指标 | 第52-53页 |
5.2.3.2 质性评价指标 | 第53页 |
5.3 统计学方法 | 第53页 |
5.4 结果 | 第53-64页 |
5.4.1 量性资料结果 | 第53-62页 |
5.4.2 质性资料结果 | 第62-64页 |
5.4.3 不良事件情况 | 第64页 |
5.5 讨论 | 第64-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8-7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8-69页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第69页 |
6.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 | 第76-88页 |
附录1 小学生生命教育知情同意书 | 第76-77页 |
附录2 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 | 第77-81页 |
附录3 生命教育网站课程内容评价表(专家用) | 第81-84页 |
附录4 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 | 第84-87页 |
附录5 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回馈单 | 第87-88页 |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