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精英”概念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精英分类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个案简介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初现:村庄发展打基础(1999-2003) | 第15-20页 |
一、陷入困境,村庄待发展 | 第15-16页 |
(一) 经济基础薄弱 | 第15页 |
(二) 基础设施匮乏 | 第15页 |
(三) 公众参与缺少 | 第15-16页 |
二、知识人才任支书:政治精英的领头 | 第16-17页 |
(一) 任职 | 第16页 |
(二) 治理 | 第16-17页 |
(三) 规划 | 第17页 |
三、村庄的转折:开发太子湖 | 第17-19页 |
(一) 政治背景扫障碍 | 第17-18页 |
(二) 修路供电谋发展 | 第18页 |
(三) 招商开发太子湖 | 第18-19页 |
四、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成长:产业支撑强村庄(2004-2009) | 第20-24页 |
一、抓住机遇:支撑产业的形成 | 第20-21页 |
(一) “非典”来袭,口罩供不应求 | 第20页 |
(二) 瞄准市场,股权激励合资生产 | 第20-21页 |
二、初具发展:经济精英的致富 | 第21-22页 |
(一) 草席厂长辞职,投身无纺布业 | 第21页 |
(二) 镇政府支持,拓展无纺布市场 | 第21-22页 |
三、发展的推进:产业集群促发展 | 第22-23页 |
(一) 农民致富各显神通 | 第22页 |
(二) 产业经济逐步形成 | 第22-23页 |
四、小结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崛起:新型社区上台阶(2009-2014) | 第24-28页 |
一、转变发展:农村变社区的契机 | 第24-25页 |
(一) 变则通,旅游开发案的提出 | 第24页 |
(二) 通则变,村小组拆迁变社区 | 第24-25页 |
二、村庄改变的说服:社会精英的明理 | 第25页 |
(一) 拆迁受阻,村民不舍老宅 | 第25页 |
(二) 稳步推进,精英各显其能 | 第25页 |
三、改变与崛起:社区建设的推进 | 第25-26页 |
(一) 脱胎换骨,村民变“居民” | 第25-26页 |
(二) 15年飞跃,挖沟“大变样” | 第26页 |
四、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五章 余论与思考 | 第28-32页 |
一、精英治村的积极影响 | 第28-30页 |
(一) 推动了村庄民主发展 | 第28页 |
(二) 改变了村庄权力结构 | 第28-29页 |
(三) 维护了村庄社会秩序 | 第29页 |
(四) 促进了公共事务发展 | 第29-30页 |
二、精英治村的消极影响 | 第30-32页 |
(一) 权力运作成本增高 | 第30页 |
(二) 精英断层现象严重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