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屏蔽层内线圈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铁磁屏蔽和线圈屏蔽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线圈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铁磁屏蔽层内线圈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屏蔽层内线圈磁场解析模型的建立 | 第18-30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屏蔽层内传统线圈的局限性分析 | 第18-21页 |
2.2.1 传统均匀磁场线圈的结构 | 第18-20页 |
2.2.2 屏蔽层内Merritt线圈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2.3 基于镜像法的屏蔽层内线圈磁场解析模型 | 第21-26页 |
2.3.1 载流直导线的磁场计算 | 第21-23页 |
2.3.2 二维镜像解析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2.3.3 三维镜像解析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4 线圈磁场解析模型的有限元验证 | 第26-29页 |
2.4.1 有限元法计算 | 第26页 |
2.4.2 解析值和有限元值的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大体积匀场线圈的设计方法 | 第30-39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线圈的主要设计指标 | 第30-31页 |
3.3 线圈的设计原理分析 | 第31-35页 |
3.3.1 线圈的新型设计原理 | 第31-34页 |
3.3.2 基于新型设计原理的线圈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3.4 屏蔽层内线圈的设计方法与性能分析 | 第35-38页 |
3.4.1 空间离散点磁场为判据的匀场线圈设计方法 | 第36-37页 |
3.4.2 传统线圈与屏蔽层内新线圈的性能比较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屏蔽层内线圈参数特性的研究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屏蔽层内线圈指标对线圈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39-43页 |
4.2.1 线圈尺寸对线圈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39-42页 |
4.2.2 偏差率对线圈参数的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4.3 屏蔽层内偏置线圈设计及参数特性分析 | 第43-49页 |
4.3.1 屏蔽层内偏置线圈的设计方法 | 第44-45页 |
4.3.2 偏移量对偏置线圈参数及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4.3.3 偏置线圈设计的有限元验证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屏蔽层内线圈的实验研究 | 第51-61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屏蔽室内线圈的实验系统 | 第51-55页 |
5.2.1 实验平台和线圈系统 | 第51-53页 |
5.2.2 线圈性能的测试系统 | 第53-55页 |
5.3 线圈磁场解析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55-58页 |
5.4 线圈设计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