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发展简介 | 第12-13页 |
1.2.2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2章 沥青发泡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34页 |
2.1 沥青发泡机理及评价简析 | 第19-23页 |
2.1.1 泡沫沥青发泡机理简介 | 第19-20页 |
2.1.2 沥青发泡性能的评价 | 第20-22页 |
2.1.3 沥青发泡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 沥青发泡试验研究 | 第23-26页 |
2.2.1 沥青发泡设备 | 第23-24页 |
2.2.2 试验用原材料 | 第24-25页 |
2.2.3 试验方案 | 第25页 |
2.2.4 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2.3 沥青发泡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2.3.1 沥青种类对发泡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2.3.2 沥青发泡温度对发泡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发泡用水量对发泡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 第30-31页 |
2.4 最佳沥青发泡条件的确定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34-48页 |
3.1 RAP旧料性状分析 | 第34-37页 |
3.1.1 RAP旧料沥青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3.1.2 RAP旧料级配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3.2 配合比设计过程 | 第37-39页 |
3.2.1 设计原则简介 | 第37页 |
3.2.2 设计指标与要求 | 第37-38页 |
3.2.3 配合比设计步骤 | 第38-39页 |
3.3 矿料级配设计 | 第39-41页 |
3.4 确定最佳拌和用水量 | 第41-43页 |
3.5 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 | 第43-45页 |
3.6 再生混合料性能检验 | 第45-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64页 |
4.1 试验方法及仪器简介 | 第48-50页 |
4.1.1 劈裂强度试验 | 第48页 |
4.1.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48-49页 |
4.1.3 回弹模量试验 | 第49-50页 |
4.2 沥青用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4.2.1 劈裂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51-53页 |
4.2.3 回弹模量变化规律 | 第53页 |
4.3 拌和用水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3-57页 |
4.3.1 劈裂强度变化规律 | 第53-55页 |
4.3.2 无侧向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第55-56页 |
4.3.3 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4.4 水泥掺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7-60页 |
4.4.1 劈裂强度的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4.4.2 无侧向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4.4.3 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4.5 冻融循环作用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微观结构研究 | 第64-82页 |
5.1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微观结构的定性描述 | 第64-65页 |
5.2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断面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 第65-70页 |
5.2.1 断面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5-69页 |
5.2.2 断面图像的采集和处理 | 第69-70页 |
5.3 泡沫沥青分散性状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70-77页 |
5.3.1 沥青用量变化时沥青分散性状的影响规律 | 第70-72页 |
5.3.2 拌和用水量变化时沥青分散性状的影响规律 | 第72-74页 |
5.3.3 水泥用量变化时沥青分散性状影响规律 | 第74-76页 |
5.3.4 浸水与不浸水条件的对比分析 | 第76-77页 |
5.4 沥青胶浆分布均匀程度分析 | 第77-81页 |
5.4.1 沥青用量改变对其影响分析 | 第77-79页 |
5.4.2 拌和用水量改变对其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