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虚拟集装箱港口企业组建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虚拟企业进行合作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虚拟企业在港航业上的研究 | 第14页 |
·虚拟港口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于IDEF模型的虚拟港口企业构建 | 第17-27页 |
·IDEF模型描述 | 第17-18页 |
·虚拟港口企业的总体功能模块 | 第18-21页 |
·虚拟港口企业的构建过程细分 | 第21-27页 |
·虚拟港口企业目标的确定 | 第21-22页 |
·虚拟港口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22-24页 |
·虚拟港口企业合作模式的选择 | 第24-26页 |
·运行反馈 | 第26-27页 |
第3章 大连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与制约 | 第27-34页 |
·大连港吞吐量现状 | 第27-28页 |
·大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现状 | 第28-31页 |
·外贸航线现状 | 第28-30页 |
·内贸航线现状 | 第30-31页 |
·大连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1-34页 |
第4章 大连虚拟集装箱港目标与合作伙伴的确定 | 第34-41页 |
·虚拟集装箱港目标确定 | 第34-36页 |
·航运市场形势判断 | 第34-35页 |
·大连港的目标确定过程 | 第35-36页 |
·虚拟集装箱港合作伙伴选择 | 第36-41页 |
·大连港合作伙伴范围的确定 | 第36页 |
·伙伴港口互补性与信任评价 | 第36-41页 |
第5章 大连集装箱虚拟港合作模式的选择 | 第41-65页 |
·本文采用的虚拟港口企业合作模式分类 | 第41-43页 |
·虚拟港口企业合作模式影响因素 | 第43-46页 |
·港口外部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港口自身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港口之间的影响因素 | 第46页 |
·虚拟集装箱港合作模式选择 | 第46-65页 |
·问卷的设计与回收 | 第46-48页 |
·统计描述 | 第48-50页 |
·变量的聚类分析 | 第50-52页 |
·合作模式影响变量的因子分析 | 第52-56页 |
·公因子的信度检验 | 第56-57页 |
·合作模式选择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7-62页 |
·大连-营口虚拟集装箱港合作模式选择结果 | 第62-65页 |
第6章 大连-营口虚拟集装箱港运行的措施 | 第65-68页 |
·明确两港定位,实现合理分工 | 第65页 |
·建立虚拟集装箱港内部利益平衡体制 | 第65页 |
·共同制定揽货机制,分享营销渠道 | 第65-66页 |
·实现集疏运网络互补,加快港口服务网点建设 | 第66页 |
·人员与信息资源合理内部交换 | 第66-67页 |
·寻求政府政策支持 | 第67-68页 |
·加大政府补助 | 第67页 |
·在资本市场上给港口企业减负 | 第67页 |
·缩短中转港的启运港退税时间 | 第67-68页 |
第7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68-70页 |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问卷调查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