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7-17页 |
1 引言 | 第7页 |
2 猪的脂肪沉积 | 第7-9页 |
2.1 猪脂肪的分类 | 第7-8页 |
2.2 猪脂肪沉积的一般规律 | 第8页 |
2.3 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脂肪细胞的肥大 | 第8-9页 |
2.4 脂肪沉积的调控 | 第9页 |
3 猪背膘厚简介 | 第9-12页 |
3.1 猪背膘厚 | 第9-10页 |
3.2 影响猪背膘厚的因素 | 第10-11页 |
3.2.1 品种对背膘厚的影响 | 第10页 |
3.2.2 日粮营养因素对背膘厚的影响 | 第10页 |
3.2.3 环境温度对背膘厚的影响 | 第10-11页 |
3.2.4 饲养管理对背膘厚的影响 | 第11页 |
3.3 猪背膘厚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12-15页 |
4.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提出 | 第12-13页 |
4.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方法 | 第13页 |
4.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4.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猪遗传解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4.3.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其他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页 |
4.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优势和局限 | 第14-15页 |
5 数量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 | 第15页 |
6 莱芜猪和二花脸猪简介 | 第15-16页 |
6.1 莱芜猪 | 第15页 |
6.2 二花脸猪 | 第15-16页 |
7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正文 | 第17-31页 |
1 前言 | 第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2 样品采集与表型测定 | 第17-18页 |
2.3 DNA提取 | 第18页 |
2.4 60K芯片扫描实验 | 第18-19页 |
2.4.1 实验试剂、平台介绍 | 第18页 |
2.4.2 试验流程介绍 | 第18-19页 |
2.5 60K数据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6 背膘厚的表型分析 | 第19-20页 |
2.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20-21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1-27页 |
3.1 背膘厚均值 | 第21页 |
3.2 脂肪沉积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 | 第21-24页 |
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3.3.1 单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 | 第24页 |
3.3.2 荟萃分析结果 | 第24-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4.1 莱芜猪与二花脸猪表型的比较 | 第27页 |
4.2 脂肪沉积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页 |
4.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27-29页 |
4.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 | 第27-28页 |
4.3.2 群体大小对GWAS检测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4.3.3 莱芜猪和二花脸猪GWAS结果的比较 | 第28页 |
4.3.4 单群体GWAS与Meta GWAS结果的比较 | 第28-29页 |
4.3.5 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29页 |
5 小结 | 第29页 |
6 展望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