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分析工具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理论支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 理论支持 | 第14-15页 |
2.1.1 网点转型理论 | 第14页 |
2.1.2 科特勒营销管理理论 | 第14页 |
2.1.3 核心竞争理论 | 第14-15页 |
2.1.4 服务利润链模型 | 第15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8-23页 |
3.1 国有商业银行概况 | 第18页 |
3.2 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现状 | 第18-19页 |
3.3 国有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9-21页 |
3.3.1 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滞后,阻碍了业务持续发展 | 第19-20页 |
3.3.2 网点建设布局规划滞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 第20页 |
3.3.3 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滞后,员工老龄化问题凸显 | 第20页 |
3.3.4 服务模式转型脚步滞后,品牌服务形象衰退 | 第20-21页 |
3.3.5 业务经营发展思路滞后,传统领先优势消失 | 第21页 |
3.4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3.4.1 市场环境倒逼转型 | 第21页 |
3.4.2 不断提升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 第21页 |
3.4.3 不断加剧的同业竞争 | 第21-22页 |
3.4.4 人工智能的冲击 | 第22页 |
3.4.5 金融强监管时代的到来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SSNL支行转型分析 | 第23-39页 |
4.1 SSNL支行转型外部环境分析 | 第23-26页 |
4.1.1 郑州市经济发展情况 | 第23-25页 |
4.1.2 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 | 第25页 |
4.1.3 国内商业银行加速网点转型 | 第25页 |
4.1.4 互联网金融发展 | 第25-26页 |
4.2 SSNL支行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4.3 SSNL支行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4.3.1 SSNL支行基本区位条件 | 第27-28页 |
4.3.2 SSNL支行基本情况介绍 | 第28-29页 |
4.4 SSNL支行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4.5 SSNL支行转型的战略选择 | 第30-34页 |
4.5.1 网点的SWOT分析矩阵 | 第30-32页 |
4.5.2 SSNL支行转型的战略定位 | 第32-33页 |
4.5.3 SSNL支行转型的重要策略 | 第33-34页 |
4.6 SSNL支行网点转型的阶段性效果评价 | 第34-39页 |
4.6.1 经营业绩显著提升 | 第34-37页 |
4.6.2 考核体系日趋完善 | 第37页 |
4.6.3 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第五章 SSNL支行网点转型措施改进与完善 | 第39-48页 |
5.1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 第39-42页 |
5.1.1 绩效考核管理框架 | 第39-40页 |
5.1.2 绩效考核的实施步骤 | 第40页 |
5.1.3 绩效考核的重点 | 第40-42页 |
5.2 改进转型中的基本业务发展策略 | 第42-46页 |
5.2.1 个人业务发展策略 | 第42-44页 |
5.2.2 对公业务发展策略 | 第44-46页 |
5.2.3 业务发展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及平衡策略 | 第46页 |
5.3 固化网点转型工作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8-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