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大跨矮塔斜拉桥在地震响应下的弹塑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历程第11-15页
        1.1.1 矮塔斜拉桥的概述第11页
        1.1.2 矮塔斜拉桥的起源及国外的发展现状第11-13页
        1.1.3 矮塔斜拉桥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第13-15页
    1.2 矮塔斜拉桥的桥型特点及界定方法第15-17页
        1.2.1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特点第15-16页
        1.2.2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第16页
        1.2.3 矮塔斜拉桥的界定第16-17页
    1.3 桥梁震害第17-19页
        1.3.1 地震概述第17-18页
        1.3.2 地震中桥梁各类震害第18-19页
    1.4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理论第19-21页
        1.4.1 延性抗震概念第20页
        1.4.2 延性指标第20-21页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5.1 研究意义第21页
        1.5.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分析计算理论第23-37页
    2.1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的发展第23-24页
    2.2 桥梁结构抗震动力学理论第24-27页
        2.2.1 离散体系的动力学方程第24-26页
        2.2.2 桥梁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单元第26-27页
    2.3 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常用计算方法第27-33页
        2.3.1 静力法第27-28页
        2.3.2 反应谱法第28-31页
        2.3.3 动态时程分析法第31-33页
    2.4 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的主要问题第33-36页
        2.4.1 非线性问题第33-34页
        2.4.2 阻尼问题第34-35页
        2.4.3 行波效应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动力特性分析第37-47页
    3.1 实例工程情况第37-39页
        3.1.1 总体情况第37页
        3.1.2 工程材料第37-38页
        3.1.3 主要结构尺寸第38-39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9-43页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原则第39页
        3.2.2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第39-42页
        3.2.3 全桥模型简介第42-43页
    3.3 全桥动力特性分析第43-46页
        3.3.1 动力特性求解方法第43页
        3.3.2 振型结果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桥梁在地震响应下的弹性动力分析第47-67页
    4.1 地震反应谱分析第47-55页
        4.1.1 设计反应谱第47-48页
        4.1.2 反应谱分析结果第48-55页
    4.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第55-61页
        4.2.1 选取地震波第55-56页
        4.2.2 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第56-61页
    4.3 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第61-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桥梁在地震响应下的弹塑性动力分析第67-88页
    5.1 材料应力—应变模型第67-68页
        5.1.1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第67-68页
        5.1.2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第68页
    5.2 截面恢复力模型第68-69页
    5.3 塑性铰定义及地震波输入第69-70页
    5.4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第70-86页
        5.4.1 各工况下位移内力分析结果对比第70-75页
        5.4.2 各工况下位移内力分析结果分析第75-76页
        5.4.3 各工况下塑性铰分析第76-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行波效应及桥墩高差对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影响第88-104页
    6.1 行波效应对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影响第88-94页
        6.1.1 行波效应的模拟方法第88页
        6.1.2 行波效应对位移的影响第88-91页
        6.1.3 行波效应对内力的影响第91-94页
    6.2 桥墩高差对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影响第94-101页
        6.2.1 建立桥墩高差模型第95页
        6.2.2 桥墩高差对桥墩、桥塔内力的影响第95-98页
        6.2.3 桥墩高差对塑性铰滞回曲线的影响第98-100页
        6.2.4 桥墩高差对主梁内力的影响第100-101页
    6.3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104-107页
    7.1 本文结论第104-105页
    7.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致谢第111-11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3-11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下的设计参数优化
下一篇:基于BIM桥梁监测平台的快速搭建方法研究